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以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

以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生成的Cl2分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80gSO3所含的原子数为4NA

C.46gNa与一定量O2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转移电子数为3NA

D.常温下,46gNO2和N2O4的混合体系中含有的氮氧原子数2NA

 

B 【解析】 试题分析: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过程中浓度减小,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因此实际产生的氯气分子数小于1mol,A错误;B、80gSO3是1mol,所含的原子数为4NA,B正确;C、钠在反应中只能申请1个电子,46g钠是2mol,失去2mol电子,C错误;D、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均是NO2,所以46gNO2和N2O4的混合体系中含有的氮氧原子数3NA,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有关计算。 【名师点睛】物质的量是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始终的重要基本概念。在高考中,对物质的量及其相关计算的考查每年必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各种题型中,与多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近年来高考题常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氧化还原反应等,综合运用了物质的状态、摩尔质量、比例关系、微粒数目、反应关系、电子转移等思维方法,易错点是选项B,注意已知三氧化硫的质量,不是体积,与是否是标准状况没有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测血钙的含量时,可将2.0 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 mol·L-1的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            

(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   __________ g·mL-1

 

查看答案

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NaN2的电子式为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           (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Na2O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         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5100g上述产气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得到N2 33.6L(标准状况)。

用碱石灰除去的物质为           

②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

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用a、b、c回答)。

(1)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溶液,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当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当pH相同、体积相同时,分别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查看答案

氯气在298 K,100 kPa时,在1 L水中可溶解0.09 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

(3)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将向______________移动;

(4)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将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向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查看答案

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 种气体有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