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2OH-+CO32-+4H+=CO2↑+2H2O
B.Ca(HCO3)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
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C.向Fe(OH)2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
D.向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某离子反应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其中c(NH4+)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2 B.消耗1 mol氧化剂,转移电子3 mol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 相应实验 |
A | 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 |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 |
B |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 硫酸铜溶液的结晶 |
C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 用盐酸除去硫酸钡中的少量碳酸钡 |
D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0.5 mol/L的溶液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②阴离子一定不含金属元素,阳离子一定含金属元素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⑤按酸分子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不同,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⑥无氧酸一定是非金属的氢化物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⑤⑥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相似
B.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
C.2014年在西非国家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D.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已知乙醛(CH3CHO)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如下:
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某实验小组做上述反应时,发现NaOH的用量对反应产物有影响,于是他们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均使用0.5 mL 40%的乙醛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编号 | 2%CuSO4溶液的体积 | 10%NaOH溶液的体积 |
的现象 | pH | 加乙醛水浴加热后的沉淀颜色 |
1 | 2 mL | 3滴 | 浅蓝绿色沉淀 | 5~6 | 浅蓝绿色沉淀 |
2 | a | 15滴 | 浅蓝色沉淀 | 7~8 | 黑色沉淀 |
3 | 1 mL | 1 mL | 蓝色悬浊沉淀较少 | 9~10 | 红褐色沉淀 |
4 | b | 2 mL | 蓝色悬浊沉淀较多 | 11~12 | 红色沉淀 |
5 | 1 mL | 3 mL |
| 12~13 |
|
(1)上表中a、b应为 (填字母序号)。
A.15滴,1 mL B.2 mL,1 mL C.15滴,2 mL D.2 mL,2 mL
(2)查阅资料可知,实验1中的浅蓝绿色沉淀主要成份为Cu2(OH)2SO4,受热不易分解。写出生成Cu2(O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于实验1、2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NaOH用量较少时, 。
(3)小组同学推测实验3中的红褐色沉淀可能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其理论依据是 。
(4)为了进一步证明实验4中红色沉淀的成分,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2O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可转化为Cu2+、Cu。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ⅰ.将实验4反应后的试管静置,用胶头滴管吸出上层清液。
ⅱ.向下层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振荡、加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小组同学继续查阅资料得知:Cu(OH)2可与OH-继续反应生成蓝紫色溶液([Cu(OH)4] 2-),由此提出问题:[Cu(OH)4] 2-能否与乙醛发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设计实验解决这一问题,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基于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获得结论:乙醛参与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时,需控制体系的pH>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