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

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气体总压P×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ʋʋ 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

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

 

B 【解析】 试题分析: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容积增大,ʋ正,ʋ逆 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错误;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的含量是0.6,则 C(s)+CO2(g)2CO(g) 起始量(mol) 1 0 转化量(mol) x 2x 平衡量(mol) 1-x 2x 因此 解得x=0.25 所以CO2的转化率为25.0%,B正确; C、由图可知T℃时,平衡体系中CO2和CO体积分数相等,则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再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不移动,C错误;D、平衡后P(CO)=P总,P(CO2)=P总,KP==23.04 P总,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名师点睛】化学平衡是包含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的一个平衡理论体系,而化学平衡则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是分析其他平衡移动的基础。化学平衡常数则是新课标地区的高考命题热点,并且试题的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有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有关化学平衡的图像试题涉及知识面广,灵活性大。题目大多注重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常见题型。考查的图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有关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第二类是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或它的逆向思维图像;第三类是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 (或浓度或质量分数)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此类图像既要考虑反应速率的大小,又要考虑化学平衡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答题时注意灵活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NH4+=cCH3COO

 

查看答案

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NaHCO3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Na>cCO32->cHCO3>cOH

B.20mL0.1 mol·L-1CH3COONa溶液与10mL0.1 mol·L-1HCl溶液混合后呈酸性,所得溶液中:

cCH3COO>cCl>cCH3COOH>cH

C.室温下,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l>cH>cNH4>cOH

D.0.1 mol·L-1CH3COOH溶液与0.1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OH>cH+cCH3COOH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B.镀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C.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 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常温下,某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查看答案

Mg-AgCl电池是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2AgCl+ Mg = Mg2++ 2Ag++2Cl-。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为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

C.不能被KCl溶液激活

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

 

查看答案

在体积均为1.0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O2gCs2COg △S>0、△H<0

B.体系的总压强P:P状态Ⅱ>2P状态Ⅰ

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

D.逆反应速率V:V状态Ⅰ>V状态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