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二甲醚(DME)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

二甲醚(DME)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

①CO(g+2H2(gCH3OH(g△H1=90.7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3.5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2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则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H=          kJ·mol-1

(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H3OCH3产率的有          (填字母)。

A.使用过量的CO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3)反应③能提高CH3OCH3的产率,原因是               

(4)将合成气以n(H2/n(CO=2通入1 L的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  △H,其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H <0

B.P1<P2<P3

C.若在P3316℃时,起始n(H2/n(CO=3,则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小于50%

(5)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的合金),利用CO和H2制备二甲醚。观察图2回答问题。催化剂中n(Mn/n(Cu约为              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6)图3为绿色电源“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246.1;(2)AC; (3)消耗了反应②的H2O(g)有利于反应②正向进行,同时生成了H2; (4)A;(5)2.0;(6)CH3OCH3-12e-+3H2O=2CO2↑+12H+。 【解析】 试题分析:(1)2×①+②+③得出:3H2(g)+3CO(g)CH3OCH3(g)+CO2(g) △H=(-90.7×2-23.5-41.2)kJ·mol-1=-246.1kJ·mol-1;(2)A、使用CO,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甲醚的产量增加,故正确;B、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消耗二甲醚,二甲醚的产量降低,故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甲醚的产量增大,故正确;(3) 消耗了反应②的H2O(g)有利于反应②正向进行,同时生成了H2;(4)A、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故正确;B、作等温线,以及反应方程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即P1>P2>P3,故错误;C、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通入氢气,增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即大于50%,故错误;(5)根据图2,最有利于二甲醚的生成,DME选择性最大,CO的转化率最大,CO2和CH3OH的选择性最小,因此为2.0时最好;(6)根据H+移动的方向,以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因此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12e-+3H2O=2CO2↑+12H+。 考点: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勒夏特列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一定量的NaHSO3溶液(加入少量淀粉)中加入稍过量的KIO3 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突然变蓝色。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查阅资料 知NaHSO3与过量KIO3反应分为两步进行,且其反应速率主要由第一步反应决定。已知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3+3HSO3===3SO42—+I+3H+,则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来探究外界条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记录如下。

编号

0.01mol/LNaHSO3溶液/mL

0.01mol/L KIO3

溶液/mL

H2O/mL

反应温度

/

溶液变蓝所用时间t/s

6.0

10.0

4.0

15

t1

6.0

14.0

0

15

t2

6.0

a

b

25

t3

实验是探究_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t1___________t2(填“>”、“=”或“<”);

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3)将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在恒温条件下混合,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 逐渐增大。该小组对其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生成的SO4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在烧杯甲中将一定量的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混合,用速率检测仪测定起始时的反应速率v(

在烧杯乙中先加入少量_____,其他条件与甲完全相同,用速率检测仪测定起始时的反应速率v(

若v(___v(,则假设一不成立

若v(___v(,则假设一成立

(填“>”、“=”或“<”)

 

查看答案

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2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

生反应: H2(g+I2(g===2HI(g ΔH<0。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 N2,反应 速率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衡____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2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 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 mol/L,则B的转化率___________,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已知反应2CO(g+O2(g===2CO2(gΔH= —566 kJ/mol,则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

4)已知反应A(gB(g+ C(g,维持体系总压p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 的气体A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p=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表达式化成最简形式)

5)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减压后混合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增大。则加压后,C的浓度_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若C是有色物质,A、B是无色物质,减小压强,反应混合物的颜色_____________变深变浅不变”)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ΔH<0。现有三个相同的2L

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II中充入1 mol CO2 和1 mol H2,在III中充入2 mol CO 和2 mol 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

B.容器I中CO 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

C.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D.容器I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 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青铜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受到环境腐蚀,故对其进行修复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右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腐蚀过程中,负极是c

B.正极反应是 O2 + 4e +2H2O = 4OH

C.若生成4.29 g 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0.224L(标准状况)

D.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OH3Cl↓

 

查看答案

某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Z(W(X(g)Y( ΔH,在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未再改变条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ZW在该条件下均为非气态

B.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可能相等

C.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则 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的X浓度不相等

D.若该反应只在某温度T以上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