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 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 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仪器b 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C12          BO2           CCO2              DNO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 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_____________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

4装置E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 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值为____________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1)分液漏斗、生石灰(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 (2)BC;(3)还原;3CuO+2NH3===3Cu+3H2O+N2; (4)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 (5)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6) 【解析】 试题分析:(1)装置中仪器a为分液漏斗;仪器b是利用分液漏斗中滴入的氨水使锥形瓶中的固体溶解放热促进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碱石灰固体,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或碱石灰; (2)利用装置A,可制取的无色气体;A.制备氯气Cl2需要加热,且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故A不符合;B.可以制备O2,利用固体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故B符合;C.可以制备CO2 气体,利用稀盐酸滴入大理石上反应生成,故C符合;D.NO2是红棕色气体,故D不符合;故选BC;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氮气与水,氨气被氧化铜氧化表现还原性,结合原子守恒配平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 ,故答案为:还原;3CuO+2NH33Cu+3H2O+N2 ; (4)依据流程分析,浓硫酸是吸收过量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影响实验效果,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是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保持压强平衡再读数,故答案为: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6)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g为水物质的量=,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为N2,物质的量=,依据元素守恒得到氮原子和氢原子物质的量之比=×2:×2=,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故答案为:。 考点:考查了氨气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L某混合溶液中,溶质XY浓度都为0.1mol/L,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某溶液Z0.lmol/L氢氧化钠或硫酸溶液,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则XYZ分别是  

A.氯化铝、氯化铁、氢氧化钠               B.氯化铝、氯化镁、氢氧化钠

C.偏铝酸钠、氢氧化钡、硫酸               D.偏铝酸钠、氯化钡、硫酸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反应:3Fe3O4+28HNO3=9FeNO3x+NO↑+14H2O判断合理的是

AFeNO3x中的x3

B.标准状况下产生4.48LNO,就有0.5 mol电子转移

C.稀HNO3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全部被氧化

 

查看答案

分别用等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和足量的CuO制备单质铜,有人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对制备得到Cu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样多          B         C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

将一定量的SO2通入FeC13溶液中,取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SO2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A

加入NaOH 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

B

加入Ba NO32溶液

有白色沉淀

C

加入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D

加入KSCN溶液

无明显现象

 

 

查看答案

一粗硅,含杂质铁,取等质量的样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等量的H2,则该粗硅中铁和硅的关系正确的是提示:Si+2NaOH+H2O=Na2SiO3+2H2

A.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质量之比为4 :1

C.物质的量之比为l:2                     D.质量之比为2: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