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实验室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W(Na2CO3),称取此混合...

实验室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W(Na2CO3),称取此混合物5.0g,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方案一】: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把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由此计算混合物中ω(Na2CO3).

(1)量取100mL配制好的溶液于烧杯中,滴加足量沉淀剂,把溶液中HCO3、CO32﹣完全转化为沉淀,应选用的试剂是             (填编号).

A.CaCl2溶液      B.MgSO4溶液     C.NaCl溶液     D.Ba(OH)2溶液

(2)将所得沉淀充分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mg,由此可以计算ω(Na2CO3).如果此步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称量,则测得ω(Na2CO3)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二】:量气法.量取10.00mL配制好的溶液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约20℃、1.01×105Pa)的体积,由此计算混合物中ω(Na2CO3)。

(1)装置中导管a的定量作用是             

(2)若撤去导管a,使测得气体体积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方案三】:滴定法.量取25.00mL配制好的溶液加入锥形瓶中,滴加2滴酚酞试剂,摇匀,用0.2000mol•L﹣1的盐酸滴定到终点(已知终点时反应H++CO32﹣═HCO3恰好完全).重复此操作2次,消耗盐酸的体积平均值为20.00mL.

(1)量取25.00mL配制好的溶液,应选择           仪器来完成.

(2)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3)此法测得ω(Na2CO3)=               %.

 

方案一:(1)D;(2)偏小; 方案二:(1)让锥形瓶中的气体进入分液漏斗上部,保证测量气体体积的准确;(2)偏大; 方案三:(1)碱式滴定管;(2)由红色突变为无色,且30s不恢复;(3)84.8; 【解析】 试题分析:方案一:(1)A.CaCl2溶液只能与碳酸根反应转化为碳酸根沉淀,故A错误;B.MgSO4溶液与HCO3-、CO32-均不反应,故B错误;C.NaCl溶液与HCO3-、CO32-都不反应,故C错误;D.Ba(OH)2溶液与HCO3-、CO32-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D正确;故答案为:D;(2)如果此步中,沉淀未干燥充分就称量,则称量值偏大,由于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碳酸氢钠产生的沉淀大于碳酸钠产生的沉淀,所以如果称量值偏大,则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大,则碳酸钠的含量偏小,故答案为:偏小; 方案二:(1)由于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所以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消除加入稀硫酸引起的体积误差,故答案为:让锥形瓶中的气体进入分液漏斗上部,保证测量气体体积的准确;(2)若撤去导管a会使测得气体体积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方案三:(1)溶液显碱性,因此应该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故答案为:碱式滴定管;(2)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所以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由红色突变为无色,且30s不恢复,故答案为:由红色突变为无色,且30s不恢复;(3)反应达到终点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2-=HCO3-,则根据消耗盐酸的体积可知20.00ml可知,消耗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2000 mol/L×0.02000L=0.004mol,则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0.04mol,质量为:0.04mol×106g/mol=4.24g,所以碳酸钠质量分数为:×100%=84.8%,故答案为:84.8。 【考点定位】考查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含量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明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为解答此题关键,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化学计算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L。

(2)已知:2SO2(g)+O2(g) 2SO3(g)   ΔH=-196.6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_______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该反应ΔH___________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现往1L的容器中通入CO2、H2各2mol。在一定条件下让其发生反应:CO2+H2CO+H2O,回答下列问题:

(1)在830℃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浓度为1mol·L-1。该条件下平衡常数K1=________。

(2)在(1)基础上,把体系的温度降至800℃。已知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2=0.81,可以推知平衡时c(H2O)=__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在(1)基础上,压缩容器体积至0.5L。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K3。则K3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1,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 三种酸:(用a、b、c表示)

(1) 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2)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消耗NaOH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 若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4) 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分别放入足量的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5) 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据该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计的原电池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___电极。

 

查看答案

已知某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 CO(g)+H2O(g)CO2(g)+H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衡状态A与C相比,平衡状态A的c(CO)较小

B.在t2时,D点的反应速率:ν(逆)>ν(正)

C.反应CO(g)+H2O(g) CO2(g)+H2(g)的△H>0

D.若t1  、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