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B

向NaSi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非金属性:Cl>Si

C

将盛有铜片的容器中加入浓硝酸

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蓝绿色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D

浓硫酸滴到湿润的蔗糖中

蔗糖变成黑色海绵状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解析】 试题分析:A.SO2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A项正确;B.试管里出现凝胶,说明生成硅酸,根据强酸制备弱酸的原理可知酸性:盐酸>硅酸,但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B项错误;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铜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和硫酸铜,硫酸铜溶液呈蓝绿色,C项正确;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滴到湿润的蔗糖中,将蔗糖中的H、O元素以2:1的比例脱去,然后将脱水得到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还原成二氧化硫,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现象与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B.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C.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D.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入某种液体收集NO气体

 

查看答案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Mg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B.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3溶液:HCO3+Ca2++OH=CaCO3↓+H2O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溶液:Al3+ +3NH3·H2O =AlOH3↓+3NH4+

D.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 Ca2++2ClO-+SO2+H2O=CaSO3↓+2HClO

 

查看答案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1mol金属钠与足量氧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甲苯中含C-H键数目为8NA

C.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中含有0.5NA个氦原子

D.常温常压下,含有NA个氮气和乙烯分子的混合气体质量为28g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Cl2是电解质

B.在高温条件下,C能置换出SiO2中的Si,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

C.向淀粉碘化钾的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褪色,说明BaCl2溶液有酸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