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硫化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难溶于水,可由炼锌的废渣...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硫化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难溶于水,可由炼锌的废渣锌灰制取,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为提高锌灰的浸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研磨     ②多次浸取      ③升高温度     ④加压     ⑤搅拌

(2)步骤Ⅱ所得滤渣中的物质是 ______写化学式)。

(3)步骤Ⅲ中可得Cd单质,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试剂b应为__________。

(4)步骤Ⅳ还可以回收Na2SO4来制取Na2S。

①检验ZnS固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___________

②Na2S可由等物质的量的Na2S04和CH4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制取。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已知Na2SO4.10H2O及Na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右图。从滤液中得到Na2SO4.10H2O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5)若步骤Ⅱ加入的ZnCO3为b mol,步骤Ⅲ所得Cd为d mol,最后得到VL、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的Na2SO4溶液。则理论上所用锌灰中含有锌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

 

(1)①②③⑤ (2分)(2) Fe(OH)3、ZnCO3 (3)Zn(或锌)(2分) (4)①取最后的洗涤液少许于试管,滴加几滴BaCl2溶液,若出现浑浊则未洗净,反之则已洗净(2分) ②Na2SO4+CH4Na2S+2H2O+CO2 ③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5)65(Vc-b-d)g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研磨: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浸取率,正确;②多次浸取:能够增加浸取率,正确;③升高温度:加快溶解和反应速率,正确;④加压:因为没有气体参加反应,加压无法提高浸取率,错误;⑤搅拌:加速溶解和接触,能提高浸取率;答案选①②③⑤; (2)步骤II中,加入H2O2,把Fe2+氧化成Fe3+,加入适量ZnCO3,调节pH使Fe3+转化成Fe(OH)3,因此滤渣为Fe(OH)3,另外还有过量的碳酸锌; (3)制取Cd,采取置换反应,因为不能引入新杂质,因此加入锌; (4)①ZnS表面含有Na2SO4溶液,证明沉淀已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如果没有沉淀,说明已洗净; ②S由+6价→-2价,化合价降低,降低了8价,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相同,只能是C的价态由-4价→+4价,化合价正好上升8价,因此反应方程式为:Na2SO4+CH4Na2S+2H2O+CO2; ③根据Na2SO4和Na2SO4·10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得到Na2SO4·10H2O的操作: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5)ZnS中Zn有三个来源:锌灰中的锌、ZnCO3中Zn、加入的Zn,根据IV反应的方程式为:ZnSO4+Na2S=ZnS↓+Na2SO4,则Zn的总物质的量为Vcmol,Zn+Cd2+=Zn2++Cd,锌灰中含锌的物质的量为(Vc-b-d)mol,即质量为65(Vc-b-d)g。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分析,涉及实验基本操作、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计算等知识。 【名师点晴】流程题的解题思路为:明确整个流程及每一部分的目的→仔细分析每步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得到的产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注意答题的模式与要点。解决本类题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2)然后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3)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流程:①反应物是什么;②发生了什么反应;③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全民关注.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1μm=103nm)的颗粒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PM2.5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

b.PM2.5颗粒小,所以对人体无害

c.直径介于1~2.5μm的颗粒物分散到空气中可形成胶体

d.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可以减少PM2.5的污染

(2)某地科研工作者用五年时间研究出利用石灰乳除工业燃煤尾气中的硫(SO2、SO3)和氮(NO、NO2)的新工艺,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SO4和Ca(NO22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是大气中的SO2溶于雨水生成某种弱酸,在空气中经催化氧化生成硫酸,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CaSO4可以调节水泥的硬化时间.尾气中2molSO2被石灰乳逐渐吸收最终生成了1molCaSO4,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③Ca(NO22可制成混凝土防冻剂、钢筋阻锈剂等。尾气中NO、NO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Ca(NO2)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活动产生的CO2长期积累,威胁到生态环境,其减排问题受到全世界关注。

工业上常用高浓度的K2CO3溶液吸收CO2,得溶液X,再利用电解法使K2CO3溶液再生,其装置示意图如下:

在阳极区发生的反应包括___________和H++HCO3-=H2O+CO2↑。

简述CO32-在阴极区再生的原理___________。

③再生装置中产生的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工业上利用该反应合成甲醇。

已知:25℃,101KPa下:

H2(g)+O2(g)═H2O(g)△H1=-242kJ/mol

CH3OH(g)+O2(g)═CO2 (g)+2H2O(g)△H2=-676kJ/mol

写出CO2和H2生成气态甲醇等产物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实验室常用A的饱和溶液制备微粒直径为1nm-l00nm的红褐色液相分散系.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将A 的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B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向50.0mL6mol/LB溶液中逐滴滴入100ml 某浓度的KOH溶液,若产生7.8g白色沉淀,则加入的KOH溶液的浓度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3)将AB中两种金属元素的单质用导线连接,插入一个盛有KOH溶液的烧杯中构成原电池,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DE均是短周期中同一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常温下D为固体单质,CE均为气态化合物,且可发生反应:C+DE.则:

写出C 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将一定量的气体C通入某浓度的KOH溶液得溶液F,向F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加入nHCl)与生成nC)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生成F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F 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5分)某学生研究小组欲探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组成,小组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1:沉淀为Cu(OH)2;假设2:所得沉淀为_____________;

假设3:所得沉淀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nCu(OH)2·mCuCO3]。

【查阅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物质成分探究】

步骤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

步骤2:甲同学取一定量所得固体,用气密性良好的如图装置(夹持仪器未画出)进行定性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2中的沉淀是为______________。

(2)假设1中沉淀为Cu(OH)2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3)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后A中蓝绿色固体变黑,C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假设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成立。

(5)乙同学认为只要将上图中B装置的试剂改用_______________试剂后,便可验证上述所有假设。

(6)乙同学更换B试剂后验证假设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假设3成立的前提下,某同学考虑用Ba(OH)2代替Ca(OH)2,测定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27.1g,实验结束后装置B的质量增加2.7g,C中的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9.7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用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Fe2O3+ 3Na2O2= 2Na2FeO4+Na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Fe2O3在反应中显氧化性

C.1molNa2O2发生反应,有4mol电子转移

D.在Na2FeO4能消毒杀毒是因其具有强氧化性

 

查看答案

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 O2(g)ΔH1=571.6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 H2O(g) =CO(g)+ H2(g)ΔH2=131.3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 H2O(g) =CO(g)+3H2(g)ΔH3=206.1kJ·mol–1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kJ·mol–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