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2)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             ,此现象利用了胶体的一种性质,称为________________。

(4)向制得的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若加入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产生的现象                    

 

(1)丙(2)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能观察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丁达尔效应 (4)产生红褐色沉淀 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溶解 【解析】 试题分析:(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答案选丙; (2)根据上述分析,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能观察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证明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 (4))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电解质饱和硫酸铵溶液,电离出的离子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所以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红褐色沉淀,原因是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因为硫酸能和氢氧化铁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铁,所以若加入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产生的现象是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溶解。 考点:考查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有p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L。

(4)该气体溶于1 L水中(不考虑反应),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 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查看答案

200 mL Fe2(SO4)3溶液中含Fe3+ 56 g,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5 mol/L         B. 7.5 mol/L    C.10 mol/L   D.2.5 mol/L

 

查看答案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密度比为16:11         B.分子个数比为16:11

C.体积比为1:1             D.氧原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

某10% 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g水后得到80mL 20%的溶液,则该20%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7 mol/L B.12.5 mol/L C.6.25 mol/L D.7.5 mol/L

 

查看答案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

.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

.把50 mL碘水和15 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压住分液漏斗玻璃塞倒转漏斗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静置、分层。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④①

C  ②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