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强氧化性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和食品工业.它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存在.工业设计生产NaCl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物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装置A___________(阴极阳极”)产生.

2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通电电解前,检验中阴离子的方法和步骤是___________

4)为防止中制各的NaClO2被还原成NaCl,应选合适的还原剂,除双氧水外,还可以选择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Na2O2    bFeCl2    cNa2S

5常温时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7×10-2mol•L-1中反应所得NaClO2溶液含少量NaOHpH=13则溶液中=___________

 

(1)H2SO4;阳; (2)2ClO2+H2O2+2OH-=2ClO2-+O2↑+2H2O; (3)取少量Ⅲ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 (4)a; (5)1.07×1010mol•L-1。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工艺流程图用无隔膜的电解槽电解饱和NaCl溶液,可知气体b为H2,用有离子隔膜的电解槽电解Na2SO4溶液,可知气体a为O2,该极为阳极,OH-放电,c(H+)增大,SO42-移向该极,所以A为硫酸溶液;故答案为:H2SO4;阳; (2)ClO2与H2O2反应生成NaClO2和氧气,则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OH-=2ClO2-+O2↑+2H2O;故答案为:2ClO2+H2O2+2OH-=2ClO2-+O2↑+2H2O; (3)电解前Ⅲ中阴离子为SO42-,SO42-的检验方法:取少量Ⅲ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故答案为:取少量Ⅲ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 (4)选择合适的不能引入杂质的还原剂,b、c均引入了杂质离子且Fe2+、S2-还原性较强,还原性与双氧水相似的为Na2O2,故答案为:a; (5)HClO2中Ka=,Kw=c(H+)•c(OH-),则=;已知pH=13,则c (OH-)=10-1mol•L-1,=×c2 (OH-)=1.07×1010mol•L-1;故答案为:1.07×1010mol•L-1。 【考点定位】考查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以亚氯酸钠(NaClO2)的生产流程为情境,主要考查电解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SO42-的检验、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主要通过工艺流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拟于十二五期间,将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减少 8%,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减少 10%。目前,消除大气污染有多种方法。

1)用 CH4 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①CH4(g) + 4NO2(g) = 4NO(g) + CO2(g) + 2H2O(g)△H =574 kJ/mol

②CH4(g) + 4NO(g) = 2N2(g) + CO2(g) + 2H2O(g)△H =1160 kJ/mol

③H2O(g) = H2O(l) △H =44.0 kJ/mol

写出 CH4(g) NO2(g)反应生成 N2(g)CO2(g) 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利用 Fe2+Fe3+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可将 SO2 转化为 SO42-从而实现对 SO2 的治理。已知含 SO2 的废气通入含 Fe2+Fe3+的溶液时,其中一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Fe2+ + O2 + 4H+ = 4Fe3+ + 2H2O,则另一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 C(s) + 2NO(g) N2(g) + CO2(g)。某研究小组向密闭的真空 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加入 NO 和足量的活性炭,在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浓度(mol/L)

NO

N2

CO2

0

1.00

0

0

10

0.58

0.21

0.21

20

0.40

0.30

0.30

30

0.40

0.30

0.30

40

0.32

0.34

0.17

50

0.32

0.34

0.17

①1020 min υ(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T1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一定温度下,随着 NO 的起始浓度增大,则 NO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 (增大不变减小”)

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υ(NO) = (CO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 N2 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

酸性 KMnO4 溶液能与草酸(H2C2O4)溶液反应。某化学探究小组利用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 方法来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I.实验前首先用浓度为 0.1000 mol/L 酸性 KMnO4 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溶液。

1)写出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下列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 15.8 g KMnO4 固体溶于 1 L 水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

B 0.01 mol KMnO4 固体投入 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充分振荡后,浓度为 0.1 mol/L

C.需要 90 mL 0.1 mol/L KMnO4 溶液,应准确称量 KMnO4 固体 1 58 g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颈刻度线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II.通过滴定实验得到草酸溶液的浓度为 0.2000 mol/L。用该草酸溶液按下表进行后续实验(每次实验草酸溶液的用量均为 8.00 mL)

实验编号

温度()

催化剂用量(g)

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

体积(mL)

浓度(mol/L)

1

25

0.5

4.00

0.1000

2

50

0.5

4.00

0.1000

3

25

0.5

4.00

0.0100

4

25

0

4.00

0.1000

3)写出表中实验 1 和实验 2 的实验目的:            

4)该小组同学对实验 1 和实验 3 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实验

编号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min)

1

2

3

1

14.0

13.0

11.0

2

6.5

6.7

6.8

分析上述数据后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越小,褪色时间就越短,即反应速率就越快的结论。甲同学认为该小组探究反应物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中存在问题,从而得到了错误的实验结论,甲同学改进了实验方案,请简述甲同学改进 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中使用的催化剂应选择 MnSO4 并非 MnCl2,原因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III.工业上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MnO2)经下列生产过程制备高锰酸钾。

由软锰矿提取得到 MnO2,然后在 MnO2KOH 的熔融混合物中通入空气可制得锰酸钾(K2MnO4)

向锰酸钾溶液中通入CO2可获得高锰酸钾。

6)第步生产过程中,在熔融混合物中通入空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7向锰酸钾溶液中通入CO2可获得高锰酸钾,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500 mL KNO3 Cu(NO3)2 的混合溶液中,c(NO3-) = 6 mol/L,用石墨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 22.4 L 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 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得到的 Cu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B.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 98 g Cu(OH)2 可恢复为原溶液

C.原混合溶液中 c(K+) = 4 mol/L

D.电解后溶液中 c(H+) = 2 mol/L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1 mol/L CH3COOH 溶液中加入少量水 ,溶液中 减小

B.将CH3COONa溶液从25℃升温至 40℃,溶液中增大

C.向硝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1

DAgClAgB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 AgNO3,溶液中不变

 

查看答案

700℃时,向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O H2O,发生反应:CO(g) + H2O(g) CO2(g)+ 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 t2 > t1)

反应时间/min

n(CO)/mol

n(H2O)/mol

0

1.20

0.60

t1

0.80

 

t2

 

0.2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在 t1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υ(CO2) = mol/(L·min)

B.到 t1 min 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

C.温度升至 80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0.64,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保持 700℃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 0.60 mol CO 0.30 mol H2O,达到新的平衡,与原平衡相比,CO的转化率增大,H2 的体积分数增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