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氯贝特是临床上一种降脂抗血栓药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它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提...

氯贝特是临床上一种降脂抗血栓药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它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提示:(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

   

(1)氯贝特的分子式为         ,其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官能团名称为         

(2)A→B的反应类型是          B的结构简式是               

(3)要实现反应所示的转化,加入下列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OH        bNaCl        cNaHCO3        d Na

(4)D生产的氯贝特的化学方程式为                     

(5)有机物甲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则同时满足一下条件的甲的所有同分异构体有种         

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属于酯类;既能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1)C12H15ClO3;氯原子和酯基 (2)取代反应;(CH3)2CClCOOH(3)ad (4)+Cl2→+HCl(5)15   【解析】 试题分析:A发生信息反应生成B,苯酚反应得到C,B与C发生信息反应生成甲,由G的结构可知,苯酚与氢氧化钠等反应生成C为苯酚钠,则B为ClC(CH3)2COOH,A为(CH3)2CHCOOH,由氯贝特的结构可知甲与乙醇反应生成D为。 (1)根据氯贝特的结构为,氯贝特的分子式为C12H15ClO3,其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官能团有氯原子和酯基,故答案为:C12H15ClO3;氯原子和酯基;(2)A发生信息反应()生成B ,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的结构简式为(CH3)2CClCOOH,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CH3)2CClCOOH; (3)反应①为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可以入下列物质中的氢氧化钠、碳酸钠,不能与NaHCO3、CH3COONa反应,故答案为:cd; (4)由D生产的氯贝特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Cl,故答案为:+Cl2→+HCl; (5)有机物甲()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则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②属于酯类且既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酚羟基、醛基、酯基,因此该同分异构体属于甲酸酯,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包括3种)、(包括3种)、(包括3种)、(包括3种)、(包括3种),共15种,故答案为:15。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合成与推断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官能团结构与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需要学生对给予的信息进行利用,较好的考查学生自学能力与知识迁移应用,是有机题目常见题型。本题的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已知ABCDEF为前4周期的6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位于周期表的s的区,其原子中电子层数和未成对电子数相同;B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BE同主族,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F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行、第11列。试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关于B2A2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序号)

①B2A2中的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每个B2A2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比为11

③B2A2是由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构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④B2A2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杂化

(3)BCD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4)C的单气态氢化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HH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选项序号)

离子键  共价键    氢键    配位键    金属键

(5)基态E原子的最高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BE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熔沸点较高的是                  (写化学式)

(6)F单质的晶体堆积方式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其配位数为        ;若F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它的晶胞棱长为acm,则F晶体的密度为        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查看答案

实验室用MnO2KOHKClO3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的实验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采用                (铁坩埚瓷坩埚”)加热KOHKClO3固体混合物。

(2)熔融时,MnO2转化为K2MnO4KClO3转化为KCl,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通入CO2pH1011K2MnO4转化为KMnO4Mn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不能通入过量CO2的原因是              

(4)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用冷水洗涤KMnO4晶体较好的原因是           

(5)计算经过上述转化,最多可制得KMnO4的质量为              (结果保留2为小数)

 

查看答案

骨架型镍催化剂因其具有多孔结构对氢气有极强吸附性,故常用作加氢反应的催化剂。一种镍铜硫化矿(主要成分为Ni2SCu2S)为原料制备骨架型镍的工艺流程如下:

镍铜硫化矿酸浸所得的浸出渣的主要成分是Cu2S,气体中主要含有两种成分,则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合金在碱浸前要粉碎,粉碎的目的是                   

碱浸时选择浓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碱浸后残铝量对骨架型镍的催化活性有重大影响。分析如图,残铝量在          范围内催化剂活性最高,属于优质产品;

使用新制骨架型镍进行烯烃加氢反应,有时不加入氢气也可以完成反应,原因是           

 

查看答案

某工厂的废气中含有COSO2NO等有毒气体,为了更有效地治理该废气,某研究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1):治理含COSO2的烟道气,以Fe2O3作催化剂,将COSO2380℃时转化为S和一种无毒气体。

已知:ⅰ.硫的熔点112.8℃,沸点444.6℃

ⅱ.反应每得到1mol硫,放出270kJ的热量。

写出该治理烟道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时,上述反应中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下图。不考虑催化剂价格因素,生产中选Fe2O3作催化剂的主要原因是                 

方案(2):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有关反应为:C(s)+2NO(g) N2(g)+CO2(g)。向某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足量的活性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恒温(T1℃)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in

浓度/(mol/L)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58

0.40

0.40

0.32

0.32

N2

0

0.21

0.30

0.30

0.34

0.34

CO2

0

0.21

0.30

0.30

0.17

0.17

①10min20minv(C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根据表中数据,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B2v(NO)=v(N2)

C.容器内CO2的体积分数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④30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一定温度下,随着NO的起始浓度增大,NO的平衡转化率         (增大减小不变”)

⑥5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往容器中再充入0.32 mol NO0.34mol CO2,平衡将向         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如下合成路线CH3CHCH2+CO+H2CH3CH2CH2CHOCH3CH2CH2CH2OH

已知:CO 的制备原理:HCOOH CO↑+H2O

(1)正丁醛经催化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 1-丁醇粗品。为纯化 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

①R—CHO+NaHSO3(饱和) →RCH(OH)SO3Na↓

沸点:乙醚 34℃1-丁醇 118℃,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试剂1            ,操作3           

(2)原料气CH3CHCH2COH2的制备装置图设计如下:

填写下列空白:

若用上述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CO气体,装置b的作用是          c中盛装的试剂是           

若用上述装置制备氢气,收集装置可选用下列装置

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丙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制丙烯时,产生的气体除了丙烯及水蒸气外,还存在CO2SO2;为检验这四种气体,下列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