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

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已知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HNO3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C中装有Na2SiO3溶液,试回答: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B装置的作用是    

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酸、硝酸、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由此得出碳、硅、氮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    

实验: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和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C装置的作用是    

 

实验Ⅰ:(1)CaCO3+2H+=Ca2++CO2↑+H2O;溶液变浑浊;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气; (3)硝酸、碳酸、硅酸;N>C>Si. 实验Ⅱ:(4)2Br﹣+Cl2⇌Br2+2Cl﹣; (5)吸收尾气.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Ⅰ: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A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证明氮非金属性大于碳;B装置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硝酸蒸气,避免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的实验,C中为Na2SiO3溶液,二氧化碳通入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 (1)A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证明氮非金属性大于碳;C中为Na2SiO3溶液,二氧化碳通入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 (2)B装置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硝酸蒸气,避免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的实验; (3)根据实验现象和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推知C、N、Si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实验Ⅱ:探究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的递变规律,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实验原理为A装置: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氯气通入装置B:溴化钾溶液中,溶液出现红色,有溴单质生成,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装置中挥发出来的溴或氯气都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要用装置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氯气通入溴化钾溶液中,溴离子被氯气氧化成溴单质,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 (5)吸收尾气. 【解析】 实验Ⅰ:(1)A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硝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硝酸、碳酸分别为N、C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可证明氮非金属性大于碳,C中为Na2SiO3溶液,二氧化碳通入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碳酸、硅酸分别为C、Si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可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大于硅,C装置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 故答案为:CaCO3+2H+=Ca2++CO2↑+H2O;溶液变浑浊; (2)硝酸易挥发,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硝酸,若不除去硝酸,无法说明C装置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是硝酸和硅酸盐反应,还是碳酸和硅酸盐反应,所以B装置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硝酸蒸气, 故答案为: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气; (3)A中反应是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中为Na2SiO3溶液,二氧化碳通入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所以碳酸、硝酸、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硝酸、碳酸、硅酸,根据实验现象和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推知C、N、Si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为N>C>Si, 故答案为:硝酸、碳酸、硅酸;N>C>Si. 实验Ⅱ:(4)A装置: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氯气通入装置B:溴化钾溶液中,2Br﹣+Cl2⇌Br2+2Cl﹣溶液出现红色,有溴单质生成,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溴, 故答案为:2Br﹣+Cl2⇌Br2+2Cl﹣; (5)装置中挥发出来的溴或氯气都有毒,会污染空气,氢氧化钠能吸收溴单质、氯气,所以要用装置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为:吸收尾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l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能.已知H﹣H、H﹣O和O═O键的键能△H分别为436kJ/mol、463kJ/mol和495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 (g)═H2(g)+O2(g);△H═﹣485 kJ/mol

B.2H2(g)+O2(g)═2H2O(g);△H═﹣485 kJ/mol

C.2H2(g)+O2 (g)═2H2O(g);△H═+485 kJ/mol

D.H2O (g)═H2(g)+O2(g);△H═+485 kJ/mol

 

查看答案

图中能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A.稀H2SO4        B.稀H2SO4        C.酒精        D.ZnSO4

 

查看答案

微型钮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减小

B.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0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

关于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氢离子在铜表面被还原,产生气泡

B.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锌是负极,其质量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

X、Y、Z、M四种金属,已知X可以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X和Z作原电池电极时,Z为正极;Y和Z的离子共存于电解液中,Y离子先放电;M的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的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Y>Z>M      B.X>Z>M>Y

C.M>Z>X>Y      D.X>Z>Y>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