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α-呋喃基丙烯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及香料,某兴趣小组尝试试用α-呋喃甲醛和醋...

α-呋喃基丙烯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及香料,某兴趣小组尝试试用α-呋喃甲醛和醋酸酐合成α-呋喃基丙烯酸。反应原理如下:

反应流程为:

已知:α-呋喃基丙烯酸为针状晶体,易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酐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回流在图1装置中进行(加热装置和夹持仪器均略去),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该过程中不同温度对产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产率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活性炭脱色后,需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在冰水浴中边搅拌边滴加浓盐酸,判断浓盐酸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

(5)提纯该粗产品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

 

(1)促进α-呋喃甲醛反应完全 (2)球形冷凝管 放热反应,温度继续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产率除低 (3)防止温度降低后有α-呋喃基丙烯酸晶体析出,降低产率 (4)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浓盐酸不再变浑浊 (5)蒸馏 【解析】 试题分析:(1)增大一种反应物,可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利用率,醋酸酐过量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α-呋喃甲醛反应完全; (2)起回流作用的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产率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因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继续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产率除低; (3)活性炭脱色后,需趁热过滤除去活性炭,目的是防止温度降低后有α-呋喃基丙烯酸晶体析出,降低产率; (4)滴加浓盐酸的目的是将α-呋喃基丙烯酸盐转化为微溶于水的α-呋喃基丙烯酸,当向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浓盐酸不再变浑浊时,可知浓盐酸已过量; (5)经过滤后的产品中仍含有可溶于水的盐,依次经过水洗、乙醇洗涤后,再利用蒸馏除去溶剂乙醇可得到粗产品。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分析,涉及仪器识别、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名师点晴】分离提纯型探究实验评价题一般以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为基础,考查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基本操作。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题目提供信息的应用,特别是新物质的制备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易水解、熔沸点等),要善于联系课本相关的物质的性质和实验方法运用于解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利用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反应如下:CO(g)+2H2(g)CH3OH(g)。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且p1<p2<p3

B.在C点时,H2转化率为75%

C.反应速率:ν(状态A)>ν(状态B)

D.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CH3OH,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增大

 

查看答案

物质(2,3-二氢苯并呋喃)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合成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I的分子式为C9H7OBr

   B.可用FeCl3溶液鉴别化合物II 和

C.物质I可发生消去反应

D.物质II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

 

查看答案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淀粉溶液是否发生水【解析】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看溶液是否变蓝

B.提纯含少量苯酚的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

C.制取少量乙酸乙酯:向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再加入无水乙醇,冷却后加入冰醋酸,加热,将生成的蒸气导至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D.验证生成乙烯:浓硫酸和乙醇混合后加热,将产生的混合气体(C2H4、SO2、CO2)通入溴水,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查看答案

合成抗哮喘及抗过敏药普仑司特的某种中间体结构如下图:

有关该中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B.能发生氧化、取代、加成反应

C.1mol该化合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NaOH

D.1mol该化合物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molBr2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CH3Cl(g)+Cl2(g)CH2Cl2(g)+HCl(g) 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H>0

B.多电子原子中,1s、2s、3s电子的能量逐渐增大,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C.由   H=+23kJ•mol-1可知,更稳定

D.丙酸甲酯的水解反应,加入稀硫酸会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