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N和Si是合成新型非金属材料的两种重要元素。请回答: (1)基态Si原子的价层电...

N和Si是合成新型非金属材料的两种重要元素。请回答:

(1)基态S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Si原子可形成多种氢化物,其中Si2H6中Si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             

(2)ClO3-、ClO4-中Cl都是以          轨道与O原子          轨道成键,其微粒的立体结构分别为                    

(3)N和Si形成的原子晶体中,N原子的配位数为         

(4)NaN3常作为汽车安全气囊的填充物,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大多数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的微观原因为                                    N3-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             B、FN三种元素同周期,三种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5)SiO2的晶胞与金刚石(如图所示)相似,可以看作Si原子替代C原子后,在两个成键的Si原子间插入1个O原子形成。则:

../Local%20Settings/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93317851/QQ/WinTemp/RichOle/D%60XSK5BKM%7d%5dS(WH8%252%7bB0%5bR.png

晶胞中最小的环含有_____个原子。

②若晶体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晶胞中两个最近的Si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____pm(用代数式表示)。

 

(1) 4 (2)sp3 2p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形 (3)3 (4)电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1:1 F﹥N﹥B (5)V形(答有形、折线形均给分) (6)①12 ②×1010 【解析】 试题分析: (1)基态S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2,故电子排布图为;Si2H6结构与C2H6类似,分子中Si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4。 (2)ClO3-、ClO4-中Cl价电子对数都是4对,都是以sp3轨道与O原子的2p轨道成键,其微粒的立体结构分别为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 (3)N原子只能形成3个共价键,故N和Si形成的原子晶体中,N原子的配位数为3。 (4)焰色反应的实质是电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级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根据等电子体原理,N3-与CO2互为等电子体,则N3-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1:1。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整体变化为由小到大,则有B、F、 N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B。 (5)①SiO2晶胞中最小的环含有12个原子。 ②晶胞中两个最近的Si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1010pm。 考点:考查物质结构,涉及电子排布图,杂化,空间构型以及晶体结构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煤的综合利用对于改善大气质量和能源充分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b.煤在燃烧过程中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烟尘等有害物质

c.可利用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等固硫剂使煤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稳定的硫酸盐

d.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2)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2S用氨水吸收生成正盐的离子方程式是

                                                                       

(3)燃煤烟气的一种脱硫方案-火碱-石灰-石膏法流程图1如下:

../Local%20Settings/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93317851/QQ/WinTemp/RichOle/%60GV1DKN5C97_T~IYCM%60CU@P.png

常温下,用NaOH溶液吸收SO2得到pH=6的NaHSO3溶液,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②氢氧化钙与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煤的间接液化法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Ⅰ.2H2(g)+CO(g) CH3OH(g)   △H=-90.8kJ·mol-1

Ⅱ.2CH3OH(g) CH3OCH3(g)+ H2O(g)  △H=-23.5 kJ·mol-1

Ⅲ.CO(g) + H2O(g) CO2(g) + H2(g)   △H=-41.3 kJ·mol-1

总反应热化学方程式:3H2(g)+ 3CO(g) CH3OCH3(g)+ CO2(g)  △H=           

Y(Y1、Y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如图2表示Y一定时,总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判断Y1、Y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氯化锶晶体在工业上常用作铝的缓蚀剂。工业上一般用难溶于水的碳酸锶(SrCO3)为原料(含少量钡和铁的化合物等),制备高纯六水氯化锶晶体(SrCl2·6H2O)的过程为:

已知:Ⅰ.SrCl2·6H2O 晶体在61℃时开始失去结晶水,1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

Ⅱ. 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

(1)操作①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常常把碳酸锶粉碎并加以搅拌,其目的是                       。碳酸锶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酸性条件下,加入30% H2O2溶液,将Fe2+氧化成Fe3+,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能否用新制氯水代替双氧水           (填“能”或“否”)。

(3)在步骤②-③的过程中,将溶液的pH值由1调节至           ;宜用的试剂为          

A.1.5     B.4       C.9.7

D.氨水    E.氢氧化锶粉末    F.碳酸钠晶体     G.氧化锶粉末

(4)操作③中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5)工业上用50~60℃热风吹干六水氯化锶,选择该温度的原因是                     

(6)步骤⑥中,洗涤氯化锶晶体最好选用             

A.水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锶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

氰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旦泄露需要及时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喷洒双氧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来处理,以减轻环境污染。

I.已知:氰化钠化学式为NaCN氰化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剧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水解生成氰化钠

(1) CN-中C元素显+2价,N元素显-3价,则非金属性N_______C(填“﹤”“﹥”或“=”),请设计实验证明:                                                                

(2) NaCN用双氧水处理后,产生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氰化钠与硫代硫酸钠的反应为:NaCN+Na2S2O3==NaSCN+ Na2SO3;已知:NaSCN中S为-2价,处理1mol NaCN,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并检测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能否达标排放。

【实验一】实验室通过如右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

../Local%20Settings/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93317851/QQ/WinTemp/RichOle/M5HVHIX$%25EHL%7b6EQ73P1O~R.png

(4)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c装置中的产物有Na2S2O3和CO2等,d装置中的溶质有NaOH、Na2CO3,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在e处最好连接盛______________(选填“NaOH溶液”、“水”、“CCl4”中任一种)的注射器,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拆除装置。

【实验二】测定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处理后的废水中氰化钠的含量。

已知:①废水中氰化钠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 mg/L。

AgI呈黄色,且CN -优先与Ag+反应。

实验如下:取20.00 mL处理后的氰化钠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溶液作指示剂,用1.000 ×

10-4 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 mL。

(6)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7)处理后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____________(填“是”或“否”),写出判断依据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实验室探究NaHCO3的性质:常温下,配制0.10mol·L-1 NaHCO3溶液,测其pH为8.4;取少量该溶液滴加CaCl2溶液至pH=7,滴加过程中产生白色沉淀,但无气体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加入CaCl2促进了HCO3-的水解

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CO3-+Ca2+==CaCO3↓+H2CO3

D.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Na+)+2c(Ca2+)=c(HCO3-)+2c(CO32-)+c(Cl)

 

查看答案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奖。由青蒿素合成衍生药物蒿甲醚的合成路线如下:

../Local%20Settings/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93317851/QQ/WinTemp/RichOle/RY5$IQW_97%60Y5O%7d__5_VH6A.png

A.①、②反应依次为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B.上述三种有机物的含氧官能团完全相同

C.青蒿素因含酯基具有氧化性和杀菌功能

D.蒿甲醚的化学式为C16H24O5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