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且互不相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t1=15 s,则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1

B.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C.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D.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减少了0.06 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3A(g) B(g)+2C(g) ΔH=-50a kJ·mol-1

 

C 【解析】 试题分析:A、若t1=15s,A在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0.15-0.06)/15=0.006 mol·L-1·s-1,A错误;B、反应中A的浓度变化为0.15mol/L-0.06mol/L=0.09mol/L,C的浓度变化为0.11 mol/L -0.05 mol/L =0.06 mol/L,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比值为0.09:0.06=3:2,t3~t4阶段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为使用催化剂,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为减小压强,则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前后相等,则有3A(g)B(g)+2C(g),根据方程式分析消耗0.09 mol/L的A生成0.03 mol/L的B,容器的体积为2升,生成B的物质的量为0.06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起始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6mol=0.04mol,B错误;C、如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温度,平衡移动,则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所以应为降压,C正确;D、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A的物质的量减少0.06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kJ,则A的物质的量减少3mol,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50akJ,根据图像分析,t5~t6阶段为升温,A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吸热,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ΔH=+50a kJ·mol-1,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的综合应用 【名师点睛】关于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需要注意: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2)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3)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 2HI(g),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5)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合成氨平衡体系中,c(N2)=0.1 mol·L-1、c(H2)=0.3 mol·L-1、c(NH3)=0.2 mol·L-1,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c(N2)=0.2 mol·L-1、c(H2)=0.6 mol·L-1、c(NH3)=0.4 mol·L-1,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6)“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②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等效于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优质的锂碘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延续患者的生命,它的正极是聚2-乙烯吡啶和I2的复合物,电解质是固态薄膜状的碘化锂,电池的总反应为:2Li+P2VP· nI2=P2VP·(n-1)I2+2Li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A.该电池的电势低,使用寿命比较短

B.电池工作时,碘离子移向P2VP一极

C.聚2-乙烯吡啶的复合物与有机物性质相似,因此不会导电

D.正极的反应为:P2VP·nI2+2Li++2e=P2VP·(n-1)I2+2LiI

 

查看答案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发生反应2NO2(g) N2O4(g) ΔH=-57 kJ·mol-1。在温度为T1T2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由a点到b点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C.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

D.a、b两点NO2的转化率:a<b

 

查看答案

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向烧杯a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B.烧杯a中发生反应O2+4H++4e=2H2O,溶液pH降低

C.电子从Zn极流出,流入Fe极,经盐桥回到Zn极

D.烧杯b中发生反应为Zn-2e=Zn2+

 

查看答案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 2C(g)+D(g);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减少

C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D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 的体积分数的2倍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变化中,ΔH或Q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CH4(g)+2O2(g)=CO2(g)+2H2O(l) ΔH1  CH4(g)+2O2(g)=CO2(g)+2H2O(g) ΔH2

2H2(g)+O2(g)2H2O(l) ΔH1   H2(g)+1/2O2(g)===H2O(l) ΔH2

③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SO2和1mol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和Q2

CaCO3 (s)=CaO(s)+CO2(g) ΔH1    CaO(s)+H2O(l)=Ca(OH)2(s) ΔH2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