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B、C、D依次处...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B、C、D依次处于第一至第四周期,自然界中存在多种A的化合物,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B与C可形成正四面体形分子,D的基态原子的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能层均已充满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2)C所在主族的四种元素分别与A形成的化合物,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填化学式),呈现如此递变规律的原因是                             

(3)B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一种晶体结构如图一所示,其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另一种的晶胞如图二所示,用最简式表示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          

满分5 manfen5.com

(4)D元素形成的单质,其晶胞内D原子的配位数为           ,D的醋酸盐晶体局部结构如图三,该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是            (填选项序号)。

①极性键     ②非极性键     ③配位键     ④金属键

(5)D元素形成的单质,既不溶于氨水也不溶于双氧水,但溶于两者的混合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2)HF>HI>HBr>HCl HF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其沸点较高,HCl、HBr、HI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 (3)sp2 (4)12 ; ①②③ (5)Cu+4NH3·H2O+ H2O2=[Cu(NH3)4]2++2OH-+4 H2O 【解析】 试题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B、C、D分别处于第一至第四周期,自然界中存在多种A的化合物,则A为氢元素;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即核外有6个电子,B为碳元素;D的基态原子的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能层均已充满电子,D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则D为铜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C只能处于第三周期,B与C可形成正四面体型分子,则B为氯元素。 (1)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Cl,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数为7,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2)HF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其沸点较高,HCl、HBr、HI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沸点越高,即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HF>HI>HBr>HCl。 (3)图一为平面结构,在其层状结构中碳碳键键角为120°,每个碳原子都结合着3个碳原子,碳原子采取sp2杂化。根据晶胞的示意图可知,晶胞中每个C原子与周围4个C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令碳原子半径为r,晶胞的边长为a,=2r,r=,晶胞中碳原子的个数为8×1/8+6×1/2+4=8,则碳原子的体积为r3×8,晶胞的体积为a3,则该晶胞的空间利用率()3÷a3×100%=。 (4)晶体Cu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所以其晶胞内Cu原子的配位数为12;结合图三醋酸铜晶体的局部结构可确定其晶体中含有极性键、非极性键和配位键,答案选①②③。 (5)Cu2+有空轨道,NH3具有孤对电子,Cu2+易与NH3以配位键结合成化合物,铜单质既不溶于氨水也不溶于双氧水,但溶于两者的混合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NH3·H2O+ H2O2=[Cu(NH3)4]2++2OH-+4 H2O。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的推断、电负性的大小判断,沸点的高低判断,晶体结构与化学键、晶胞的计算等。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电负性的大小判断,沸点的高低判断,晶体结构与化学键、晶胞的计算等知识。(3)中晶胞空间利用率计算是难点、易错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与数学计算能力。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A、B、C、D分别处于第一至第四周期,自然界中存在多种A的化合物,则A为氢元素;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即核外有6个电子,B为碳元素;D的基态原子的最外能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他能层均已充满电子,D原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则D为铜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C只能处于第三周期,B与C可形成正四面体型分子,则B为氯元素,根据题意解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                        ;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设备A中含有加热器,触媒和热交换器,设备A的名称是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设备B的名称是          ,其中m和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       (填“m”或“n”),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是                

(4)设备C的作用是                         

(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的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CO(g)+H2O(g)满分5 manfen5.comCO2(g)+H2(g)已知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27,若要使CO的转化超过90%,则起始物中满分5 manfen5.com不低于             

 

查看答案

二氧化氯(ClO2)是国内外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无毒的杀菌消毒剂,被称为“第4代消毒剂”。工业上可采用氯酸钠(NaClO3)或亚氯酸钠(NaClO2)为原料制备ClO2

(1)亚氯酸钠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漂白剂,但在强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产生ClO2气体,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亚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若将盐酸改为相同pH的硫酸,开始时反应缓慢,稍后一段时间产生气体速率迅速加快。产生气体速率迅速加快的原因是                                                  

(2)化学法可采用盐酸或双氧水还原氯酸钠制备ClO2。用H2O2作还原剂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3)电解法是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生产ClO2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为直接电解氯酸钠、自动催化循环制备高纯ClO2的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①电源负极为___________________极(填A或B)

②写出阴极室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和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                                         

③控制电解液H+不低于5mol/L,可有效防止因H+浓度降低而导致的ClO2歧化反应。若两极共收集到气体22.4L(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忽略电解液体积的变化和ClO2气体溶解的部分),此时阳极室与阴极室c(H+)之差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汽重整。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反应

过程

化学方程式

焓变△H

(kJ/mol)

正反应活化能Ea

(kJ/mol)

甲烷

氧化[

CH4(g)+2O2(g)=CO2(g)+2H2O(g)

-802.6

125.6

CH4(g)+O2(g)=CO2(g)+2H2(g)

-322.0

172.5

蒸汽

重整

CH4(g)+H2O(g)=CO(g)+3H2(g)

206.2

240.1

CH4(g)+2H2O(g)=CO2(g)+4H2(g)

165.0

243.9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CO(g)+H2O(g)CO2(g)+H2(g)的H=         kJ/mol。

(2)在初始阶段,甲烷蒸汽重整的反应速率     甲烷氧化的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反应CH4(g)+H2O(g)满分5 manfen5.comCO(g)+3H2(g)KP的表达式为          ;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从能量角度分析,甲烷自热重整方法的先进之处在于                       

(5)在某一给定进料比的情况下,温度、压强对H2和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①若要达到H2物质的量分数>65%、CO的物质的量分数<10%,以下条件中最合适的是        

A.600℃,0.9Mpa       B.700℃,0.9Mpa       C.800℃,1.5Mpa       D.1000℃,1.5MPa

②画出600℃,0.1Mpa条件下,系统中H2物质的量分数随反应时间(从常温进料开始计时)的变化趋势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6)如果进料中氧气量过大,最终导致H2物质的量分数降低,原因是                    

 

查看答案

实验室以苯、乙醛为原料,三氯化铝为催化剂来制备1,1—二苯乙烷,其反应原理为:满分5 manfen5.com

制备过程中的无机产物会与AlCl3发生反应。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I.合成:

在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140mL苯(密度0.88g/mL)、19gAlCl35.5g乙醛,在20℃时充分反应。

Ⅱ.分离与提纯:

将反应混合物倒入装有150 mL冰水和少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依次用水、2%碳酸钠溶液、水洗涤,在分离出的粗产品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过滤后先常压蒸馏除去过量苯再改用减压蒸馏收集170~172℃/6.67kPa的馏分,得12.5g 1,1—二苯乙烷。

满分5 manfen5.com

(1)仪器a的名称:                         ;无机产物与AlCl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的作用:                            

(2)连接装置b的作用是              

(3)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                                  。

(4)粗产品常压蒸馏提纯时,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         ,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        

满分5 manfen5.com

(5)本实验所得到的1,1—二苯乙烷产率约为        (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A.41%   B.48%   C.55%     D.65%

 

查看答案

某溶液除水电离出的OH、H+之外仅含Fe2+、Na+、Al3+、Ba2+、NO3-、SO42-、Cl中的4种,这4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无沉淀生成但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肯定不含Ba2+

B.该溶液中除H+、0H之外所含离子是Fe2+、Na+、NO3-、SO42-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的阴离子会减少一种

D.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滤出沉淀,洗净灼烧后最多能得8.0g  固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