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将...

ABCD四种金属。将A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为正极。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A>D>C   BD>B>A>G      CD>A>B>C       DD>C>A>B

 

C 【解析】 试题分析: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所以A的活动性大于B。金属和相同的酸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金属反应剧烈,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溶液中,D比A反应剧烈,所以D的活动性大于A;金属的置换反应中,较活泼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B的活动性大于铜.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C.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D>A>B>C,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断开1mol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满分5 manfen5.com

己知白磷的燃烧方程式为:P4(s)+ 5O2=P4O10(s),该反应放出热量2378.0kJ,且白磷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4个磷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右图所示,则上表中X (     )

A434     B335        C237        D188

 

查看答案

MXYZW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MZ同主族;x+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M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能存在离子键

B.元素Z的某种氧化物具有漂白性,是因为这种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

C.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D.元素W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查看答案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O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离子的半径:Z>Y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Z>Y>X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Z>Y

D.元素WXZ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26

 

查看答案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下列与之相悖的是(    

A.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C.大力开采煤、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D.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以减少碳、氮氧化物的排放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一种从煤中提取的液态烃X的结构,对其进行探究。

满分5 manfen5.com

步骤一:这种碳氢化合物蒸气通过热的氧化铜(催化剂),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再用装有无水氯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吸收管完全吸收。2.12g有机物X的蒸气氧化产生7.04g二氧化碳和1.80g水。

步骤二:通过仪器分析得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

步骤三:用核磁共振仪测出X的1H核磁共振谱有2个峰,其面积之比为2∶3。如图Ⅰ。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步骤四: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得X分子的红外光谱如图Ⅱ。

试填空:

(1)X的分子式为________;X的名称为           

(2)步骤二中的仪器分析方法称为________。

(3)写出X与足量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X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①芳香烃    ②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三种

(5)X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氧气氧化得到另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PTA,查阅资料得知PTA的溶解度:25 ℃时0.25 g、50 ℃时0.97 g、95 ℃时7.17 g。得到的粗产品中有部分不溶性杂质,请简述实验室中提纯PTA的实验方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