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B.由mXa+与nYb-得,m+a=n﹣b
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
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
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
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
A.大力开采各地方的煤和石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B.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
C.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降低PM 2.5对环境的污染
D.对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处理,遏制水体富营养化
Hagrmann酯(H)是一种合成多环化合物的中间体,可由下列路线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1)A→B为加成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2)H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F的名称(系统命名)是________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TMOB是H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吸收峰外仅有1个吸收峰;②存在甲氧基(CH3O-).TMO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A能和HCl反应得到聚氯乙烯的单体
b.D和F中有2个π键
c.1mol G完全燃烧生成7molH2O
d.H能发生加成、取代反应
人类使用铜和它的合金具有悠久的历史,铜及其化合物在电子工业、材料工业、工农生产及日常生活方面用途非常广泛。试回答下列问题。
(1)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镁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某种铜镁互化物晶胞结构如图,则该互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叠氮化铜[Cu(N3)2]是一种紫黑色粉末,易爆炸,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___(举2例).
(4)丁炔铜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已知:CH≡CH+2HCHOOHC-CH2CH2OH;
OHC-CH2CH2OH中碳原子杂化方式有___________,乙炔属于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5)若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蓝色难溶物,继续加入氨水,难溶物溶解,变成蓝色透明溶液,这时得到一种称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铜镁互化物晶胞参数为apm,则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是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甲为碳,则产物乙、丙可合成甲醇。
①已知:CH4(g)+H2O(g)CO(g)+3H2(g) △H=+206.0kJ•mol-1
CH4(g)+H2O(g)CH3OH(g)+H2(g) △H=+77.0kJ•mol-1
写出气体乙与气体丙反应生成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和丙合成甲醇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如右表,则T1_____T2(填“>”、“<”或“=”);
③乙可做某些碱性燃料电池的燃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5℃下,将0.20mol/L的氨水与0.20mol/L的硝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的溶液pH=5,则该温度下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3)已知:R(s)+2NO(g)N2(g)+RO2(g)。T℃时,某研究小组向一恒温真空容器中充入NO和足量的R单质,恒温条件下测得不同时间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min浓度(mol/L) | NO | N2 | RO2 |
0 | 1.00 | 0 | 0 |
10 | 0.58 | 0.21 | 0.21 |
20 | 0.40 | 0•30 | 0.30 |
30 | 0.40 | 0.30 | 0.30 |
35 | 0.32 | 0.34 | 0.15 |
①0~10min以V(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
③30~35min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