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氨的工业设备名称是__...

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合成氨的工业设备名称是_________,设备中设置热交换器的目的是________;此生产过程中,N2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生产中原料气必须进行脱硫,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吸收塔中反应为_____________,从生产流程看,吸收塔中需要补充空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生产硝酸的过程中常会发生一些氮的氧化物,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处理:

方法一:碱吸收法:NO+NO2+2NaOH=2NaNO2+NaNO3+CO2

方法二:氨还原法:8NH3+6NO2满分5 manfen5.com7N2+12H2O(该反应放热,NO也有类似的反应)

方法三:甲烷吸收法:CH4(g)+2NO2(g)=CO2(g)+N2(g)+2H2O(g)  △H=+867kJ/mol(NO也有类似反应)

上述三种方法中,方法一最大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方法二和方法三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由NH3NO的产率是94%,NOHNO3的产率是89%,则制HNO3所用NH3的质量占总消耗NH3质量(不考虑其它损耗)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合成塔;利用余热,节约能源;铁砂网;防止催化剂中毒; (2)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的化学键断裂; (3)4NO+3O2+2H2O=4HNO3;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为硝酸; (4)单独的NO不能被吸收;甲烷比氨价格便宜;耗能高;(5)54.4 【解析】 试题分析:(1)合成氨的工业设备是合成塔;合成氨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余热,节约能源;N2与H2合成NH3所用的催化剂是铁砂网;生产中原料气必须进行脱硫可以防止催化剂中毒;故答案为:合成塔;利用余热,节约能源;铁砂网;防止催化剂中毒; (2)图②中两种双原子分子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即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③中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生成原子,即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的化学键断裂生成N原子和H原子;故答案为:N2、H2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在催化剂表面N2、H2中的化学键断裂; (3)在吸收塔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通入空气,NO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再与水反应生成硝酸,这样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为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3O2+2H2O=4HNO3;故答案为:4NO+3O2+2H2O=4HNO3;使NO循环利用,全部转化为硝酸; (4)方法一最大的缺点是单独的NO不能被吸收,只能与NO2一起被碱液吸收;方法三和方法二相比,优点是甲烷比氨价格便宜,节约成本;缺点是方法三的反应热为+867kJ•mol-1,耗能较高;故答案为:单独的NO不能被吸收;甲烷比氨价格便宜;耗能高; (5)由NH3制NO的产率是94%、NO制HNO3的产率是89%,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H3~NO~HNO3,则1mol氨气可得到硝酸1mol×94%×89%=0.8366mol,由HNO3+NH3═NH4NO3,则该反应消耗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8366mol,氨气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的百分数为 ×100%=54.4%;即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的54.4%,故答案为:54.4。 【考点定位】考查合成氨工业、化学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工业制备原理应用,流程分析,实验制备物质的分析判断,利用物质的转化及质量守恒的方法来进行简单计算,使用硝酸铵的注意事项,明确转化中的化学反应得出物质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5)的解答可以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利用关系式发NH3~NO~HNO3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NO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

1)工业上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x,反应原理如下:4xNH36NOx满分5 manfen5.com(2x3)N26xH2O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也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

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NO2Na2CO3=2NaNO2CO2(Ⅰ)

2NO2Na2CO3=NaNO2NaNO3CO2(Ⅱ)

NOx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x的值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19      B17      C12

1 mol NOx通入Na2CO3溶液中被完全吸收时溶液中生成的NONO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x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中线段a表示____________的物质的量随x值变化的关系;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24% Na2CO3溶液吸收,则需要Na2CO3溶液至少________g

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x,每产生224 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 g,则NOx中的x值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下列物质:氯气、铜片、碳酸钙、蔗糖、⑤HCl气体、⑥SO2气体、氨水,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编号)

2)现有:铝、二氧化硅、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二铁、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能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是__________;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红棕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

3)节日焰火利用的是         反应,城市射灯在夜空形成五颜六色的光柱,属于        效应。

4)胃舒平是治疗胃酸(盐酸)过多的常用药物。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其治疗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碳酸氢钠也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

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满分5 manfen5.com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现象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原因是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          ,理由是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

1下面是我们熟悉的物质:①O2  ②SO2  ③CaCl2 ④HNO3  ⑤NaOH  ⑥NH4Cl这些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___________;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只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

2)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把与下面的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的标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________

第三周期离子NaMg2Al3P3S2Cl的离子半径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三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的变化____________

3)已知某单核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满分5 manfen5.com

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____(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y8时,若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一个电子后变为原子,该微粒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10电子微粒,它们之间存在如图中转化关系。请写出:

满分5 manfen5.com

A的化学式             (写一种)D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 满分5 manfen5.com CH3OH(g)  ΔH<0。第2 min时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情况如下表:

时间

c(CO)(mol/L)

c(H2)(mol/L)

c(CH3OH)(mol/L)

起始

1

3

0

2 min

0.8

2.6

0.2

4 min

0.4

1.8

0.6

6 min

0.4

1.8

0.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4 min至第6 min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B.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C.第2 min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

D.第6 min时,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