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个1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下列反应:2A(g) + B(g) 3C(g) + D(s), 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1。
①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向 (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②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是1.2 mol·L-1的是 (填序号):
A.4 mol A+2 mol B B.3 mol C+2 mol D C.2 mol A+1 mol B+3 mol C
③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B的浓度增加,则正反应的△H (填“>”、“<、“=”)
(2)下图a是1 mol NO2和1 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图b是反应中的CO和NO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从反应开始到t1时刻,用NO2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NO2)= 。
③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温度降低K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用这种材料制备的二次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 mol·L-1KOH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K+移向碳电极
B.放电时电池碳电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NiO(OH)+H2O+e-===Ni(OH)2+OH-
D.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在25℃下,下列关于0.1mol/L的Na2S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的c(Na+)、c(S2-)均增大
C.c(Na+)>c(S2-)>c(H+)>c(OH-)
D.2c(Na+)=c(S2-)+c(HS-)+c(H2S)
在密闭容器中通入NO和CO各2mol发生反应:2NO(g)+2CO(g)2CO2(g)+N2(g)。容器内CO2随温度(T)、压强(P)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温度T2>T1
B.压强P2>P1
C.该反应的焓变△H<0
D.T2P2曲线表示NO平衡转化率为25%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O32—+H2OHCO3—+OH—
B.把氯气通入冷水中:Cl2 +H2O Cl- +ClO- +2H+
C.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2Cl—+2H2O通电 2OH—+Cl2↑+H2↑
D.向碳酸镁悬浊液中加醋酸:CO32-+2CH3COOH = 2CH3COO-+CO2↑+H2O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在平衡3KSCN+FeCl3 | 溶液红色变浅 | 平衡逆向移动 |
B | 向AgI沉淀中滴入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C | 把Cl2通入品红溶液中 | 溶液褪色 | Cl2具有漂白性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