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4g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 NA
B.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同
C.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1.0 NA
D.1 L 0.1 mol·L-1的Fe2 (SO4)3溶液中,Fe3+的数目为0.2 NA
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进行焰色反应时,必须用稀硫酸洗涤并灼烧铂丝,然后再进行实验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读取滴定管内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D.利用一束强光照射明矾水溶液,产生光亮的“通路”,说明明矾一定发生了水解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0 g食盐
B.用量筒量取12.36 mL盐酸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1.20 mL 0.10 mol/L的H2SO4溶液
D.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用蒸馏水润湿过的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金属铜能被氯化铁浓溶液腐蚀,其化学反应是:Cu+2FeCl3=CuCl2+2FeCl2。现将有铜的印刷线路板浸入120mL氯化铁浓溶液中,有9.6g铜被腐蚀掉。取出印刷线路板,向溶液中加入8.4g铁粉,经充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4.8g不溶解的物质。(设溶液体积不变,且不考虑金属离子水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溶液中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
(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4.8g不溶物的成分为 。
(3)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金属离子为 。
(4)比较Fe2+、Fe3+、Cu2+的氧化性大小: 。
(5)试计算最后溶液中Fe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框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A、C均为常见的金属单质,A、C在冷的H的浓溶液中均会发生钝化;E为固体非金属单质。B为红色固体氧化物,X为常见的无色液体.L焰色为黄色,且能使酚酞变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含碳量在0.03%~2%之间的C的合金,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这种合金是 ;
A.铝合金 B.青铜 C.镁合金 D.钢铁
(2)F的化学式为 ;
(3)K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A与B生成C和D的反应是 (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
(5)D与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氯气的制取按照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来制备氯气,但是这种方法制过程中存在缺陷。某学习小组采用新的方法来制备氯气并进行性质实验。
Ⅰ.实验仪器及药品:
a.实验仪器:玻璃片、表面皿(顶部贴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和干燥的石蕊试纸)、胶头滴管等
b.实验药品:KMnO4晶体、浓HCl、KBr溶液、淀粉溶液、KI溶液、FeSO4溶液、NaOH溶液、酚酞、KSCN溶液、AgNO3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和干燥的石蕊试纸。
Ⅱ.实验方法及图示:
①在玻璃片上分别滴加KBr溶液、FeSO4溶液、NaOH稀溶液、KI溶液、AgNO3溶液。
②在KI溶液中滴加一滴淀粉溶液
③FeSO4溶液中滴加一滴KSCN溶液
④NaOH稀溶液中滴加一滴酚酞溶液
⑤在以上溶液分布的中心放置一块KMnO4晶体,然后滴加2-3滴浓盐酸,迅速盖上表面皿。并观察实验现象。
(1)该反应实验原理:2KMnO4+ 16HCl =2KCl +2MnCl2 +5Cl2↑+ 8H2O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实验时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KBr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滴有KSCN溶液的FeSO4溶液呈 色,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
(4)滴加淀粉溶液的KI溶液呈 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的变化为 ,干燥的石蕊试纸的变化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