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CO2、CO对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
(1)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用于高温电解CO2和H2O的混合气体,既可高效制备合成气(CO+H2),又可实现CO2的减排,其工作原理如图。
①b为电源的 (填“正极”或“负极”)
②写出电极c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 。
(2)电解生成的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CO(g) +2H2(g)CH3OH(g)。对此反应进行如下研究:某温度下在一恒压容器中分别充入1.2mol CO和1mol H2,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为2L,且含有0.4mol CH3OH(g),则该反应平衡常数值为 ,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0.35molCO气体,则此平衡将 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不”或“逆反应方向”)。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时开关K与a连接,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若开始时开关K与b连接,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有关上述(2)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
①溶液中Na+向A极移动
②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④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则溶液中转移0.2 mol电子
(3)该小组同学认为,如果模拟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那么可以设想用如图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 。
此时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若将制得的氢气、氧气和氢氧化钾溶液组合为氢氧燃料电池,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
Ⅰ.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25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定CO2、CH3OH(g)和H2O(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 mol/(L·min)
(2)该条件下CO2的转化率为 。
(3)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恒容时充入氮气
C.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
D.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Ⅱ.下图是一个乙醇燃料电池工作时的示意图,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M、N两个电极的质量都不减少,请回答下列问题:[Ag:108]
(1)M极的电极材料为 。
(2)加入乙醇的铂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在此过程中乙池中某一电极析出金属银4.32g时,此时乙池 溶液的体积为400mL,则乙池中溶液的pH为 。
(4)若在常温常压下,1g C2H5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出 29.71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NaClO和KAl(SO4)2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均可应用于造纸业。
(1)NaClO溶液pH>7,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NaClO的性质推测,在纸浆中加入NaClO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探究饱和NaClO和KAl(SO4)2溶液混合反应的实验。打开活塞向烧瓶中的NaClO加入饱和KAl(SO4)2溶液,产生大量的白色胶状沉淀。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4)25℃时,0.1 mol/L的HA溶液中c(H+)/c(OH-)=1010。请回答下列问题:
(a)在加水稀释HA溶液的过程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 (填字母)。
A.c(H+)/c(HA) B.c(HA)/(A-) C.c(H+)与c(OH-)的乘积 D.c(OH-)
(b)NaA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作为传导体,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在纸内是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
Zn + 2 MnO2十H2O = ZnO + 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正极为锌
B.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
C.当 0.lmol Zn 完全溶解时,流经电解液的电子个数为 1.204×l023
D.电池正极反应式为: 2MnO2 + 2e一+ 2H2O = 2MnO (OH)十2OH-
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 <1.0×10-7 mol/L
B.c(Na+)=c(HCO3-)+c(CO32-)+c(H2CO3)
C.c(H+)+c(NH4+)=c(OH-)+c(HCO3-)+2c(CO32-)
D.c(Cl-)>c(NH4+)>c(HCO3-)>c(C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