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或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取酸雨试样,加入10%H2O2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酸雨试样中一定含有H2SO4 |
B | 将锌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银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 形成的原电池中锌作负极,银作正极 |
C | 某无色溶液,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 | 溶液中一定含有醛类化合物 |
D | 配制FeCl2溶液时,先将FeCl2溶于适量稀硝酸,再用蒸馏水稀释,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的铁粉 | 抑制Fe 2+水解,并防止Fe 2+被氧化为Fe3+ |
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和物质,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A: 它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醇
B.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C.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D.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不都是绝缘体
A~I九种有机物有如下转化关系:
已知:R1CHOHCHOHR2+HIO4→R1CHO+R2CHO+HIO3+H2O;又知C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共有5个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C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
(2)写出D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写出I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
(3)由H生成G的有机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B过程中的第①步______________;G→F______________;
(5)C的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_________组吸收峰。
C的同分异构体较多,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所有芳香族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_______,任意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①遇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②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③在NaOH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反应
A、B、C、D、E、F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B原子核外p轨道上有1对成对电子,C与B同主族,D元素的价电子数是其余电子数的一半,E与D同族,F与A同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D、E所在周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有____________种。
(2)A、B、C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B与C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该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
(4)E和F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F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
(5)D的离子可以形成多种配合物,由Dn+、Br-、C的最高价含氧酸根和A的简单氢化物形成的1:1:1:5的某配合物,向该配合物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滴加BaCl2溶液无现象,则该配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n值为________;Dn+的基态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次硫酸氢钠甲醛(NaHSO2·HCHO·2H2O)俗称吊白块,不稳定,120℃时会分解,在印染、医药以及原子能工业中有广泛应用。以Na2SO3、SO2、HCHO和锌粉为原料制备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实验步骤如图:
步骤1:在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量Na2SO3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2,至溶液pH 约为4,制得NaHS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A 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向烧瓶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溶液,在80~90℃下,反应约3h,冷却至室温,抽滤;
步骤3:将滤液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装置B 的烧杯中应加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冷凝管中冷却水从__________(填“a”或“b”)口进水。
(2)A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3中在真空容器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是防止温度过高使产物分解,也防止_______________;
(5)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准确称取2.0g样品,完全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20.00mL所配溶液,加入过量碘完全反应后(已知I2不能氧化甲醛,杂质不反应),加入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466g。[M(NaHSO2·HCHO·2H2O)=154g/mol]
①如何检验沉淀是否洗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所制得的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
Ⅰ.图1是某压强下工业合成氨生产过程中,N2与H2按体积比为1:3投料时,反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其中一条是经过一定时间反应后的曲线,另一条是平衡时的曲线。
(1)图中表示该反应的平衡曲线的是__________(填“Ⅰ”或“Ⅱ”);由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推知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图中a点,容器内气体n(N2):n(NH3)= ____________,图中b点,v(正)_________v(逆)(填“>”、“=”或“<”)。
Ⅱ.以工业合成氨为原料,进一步合成尿素的反应原理为:2NH3(g)+CO2(g)CO(NH2)2(l)+H2O(g)
工业生产时,需要原料气带有水蒸汽,图2中曲线I、Ⅱ、Ⅲ表示在不同水碳比[n(H2O)/n(CO2)]时,CO2的转化率与氨碳比[n(NH3)/n(CO2)]之间的关系。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Ⅰ、Ⅱ、Ⅲ对应的水碳比最大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3)测得B点氨的转化率为40%,则x1=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