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6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钠、75%的酒精溶液、Fe(OH)3...

(16分)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硝酸钠、75%的酒精溶液、Fe(OH)3胶体、豆浆这些物质能与Ba(OH)2(固体)、CuSO4(固体)、CH3COOH(液态)归为一类的是              

(2)下列仪器:容量瓶、蒸馏烧瓶、漏斗、分液漏斗,其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3)四大基本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选项字母)

A 分液    B 过滤

C 萃取    D 蒸馏

E 蒸发结晶  F 高温分解

分离CCl4和H2O:             

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CaCO3             

除去CaO固体中少量的CaCO3固体:             

从碘水中提取碘:             

分离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液体混合物:        

 

(16分,每空2分)(1)硝酸钠 (2)容量瓶 (3)复分解反应 (4)①A②B ③F ④C ⑤D 【解析】 试题分析:(1)Ba(OH)2(固体)、CuSO4(固体)、CH3COOH(液态)均为电解质,而硝酸钠属于电解质,75%的酒精溶液、Fe(OH)3胶体、豆浆均为混合物;(2)容量瓶只能配制溶液,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漏斗用于过滤分离,分液漏斗用于分液分离,故答案为:容量瓶;(3)四大基本反应中,一定没有发生电子转移的是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有,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可能有,故答案为:复分解反应;(4)①CCl4和H2O分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故答案为:A;②碳酸钙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故答案为:B;③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CaO,则选择加热法分离,故答案为:F;④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择萃取法,故答案为:C;⑤四氯化碳、甲苯互溶,但沸点不同,则选择蒸馏法分离,故答案为:D 【考点定位】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分类、仪器的使用、物质的性质及混合物分离方法选择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装置的掌握,涉及过滤、蒸发、萃取和分液、蒸馏等的掌握情况,明确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的实验原理以及常见仪器的构造、适用范围是答题的关键。该类试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小结: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K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贴、二低、三靠;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Fe粉(A1粉) 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分离 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 I2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 硬脂酸钠和甘油 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CO (CO2)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工业上常用FeCl3溶液与铜反应制作印刷电路板。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 =2FeCl2+CuCl2。取上述反应后溶液10 mL进行分析,测得其中c(Fe3+)为1mol·L—1。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干燥,可得到沉淀l7.22g。则上述反应后的10mL溶液中c(Cu2+)为

A.0.5mol·L—1       B.1.5 mol·L—1       C.0.4 mol·L—1       D.0.25 mol·L—1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NH4+: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查看答案

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在该反应中

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每生成1molNa2S2O3,转移4mol电子

D. 相同条件下,每吸收10m3SO2就会放2.5m3CO2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0.2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Na+SO42—总物质的量为0.6mol

B.50mL2mol·L-1NaCl溶液和100mL0.5mol·L-1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用1L水吸收22.4L氯化氢所得盐酸的浓度是1mol·L-1

D.10g98%的硫酸(密度为1.84g·cm—3)与10mL18.4mol·L—1的硫酸的浓度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m~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聚光手电筒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