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

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强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B 【解析】 试题分析:假设为强酸和强碱反应,pH=3的强酸完全电离,所产生的c(H+)=1×10-3mol/L,pH=11的强碱完全电离,所产生的c(OH-)=1×10-3mol/L,等体积混合后会恰好反应,所得的溶液应该呈中性。而题目中溶液呈酸性,说明反应后还有H+剩余,即原来酸还有未完全电离的分子,在反应过程中不断的补充H+而使溶液呈酸性。所以酸为弱酸,碱为强碱,故选B。 考点:考查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NaOH(固体)  B.H2O

C.NH4Cl(固体)  D.CH3COOH

 

查看答案

(10分)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着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满分5 manfen5.com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

(2)反应开始至2min,用X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 mol·L-1·min-1

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__     ____,

平衡时,Z的浓度为___        ___ mol·L-1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_(填选项、多选)

A.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2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 X,同时生成2mol Z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查看答案

实验题:(12分)将V1 mL 1.0 mol·L-1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请按要求填空:

满分5 manfen5.com

(1)该实验表明此反应       (填吸收、释放)能量,即:          能可以转化为         能,通过图示分析可以得出: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          (填高于、低于、等于)22 ℃;

(2)根据图示计算该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         mol·L-1

(3)如图所示,在锥形瓶放置有装有水的小试管,往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时:①烧碱固体  ②浓硫酸  ③硝酸铵固体  ④NaCl固体,其中能使a端液面高于b端液面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12分)根据下面的描述,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H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

(2)请画出HClO的电子式: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出离子化合物MgCl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4)在短周期元素中,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且阴阳离子含电子总数相等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画出电子式_________

(5)某学生在一次探究“制取氢气最适宜的金属”的实验时,测得镁在与稀硫酸反应,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镁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mol·L-1s-1 

 

查看答案

(12分)根据元素周期表1~18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种,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填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两种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稀有气体除外)______________。

(5)推测Si、N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