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A、B、C、D、E、F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的浓溶液与A、D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常见的变价金属的单质,D、F是气态单质,且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②也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现有8种元素的性质、数据如下表所列,它们属于第二或第三周期。
回答下列问题:
(1)③的元素符号是 ,⑧的元素名称是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周期、族) 。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名称是 ;碱性最强的化合物是: ;
(3)比较④和⑦的氢化物的稳定性(用化学式表示) 。
(4)写出实验室制取⑦的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⑦的氢化物与①的常见单质在Pt催化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写出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跟⑤的氢化物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 的原子半径比Y 的小,X 与W 同主族,Z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Y)>r(Z)>r(W)
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盐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现 象 | 解 释 |
A |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HNO3不稳定,生成棕色NO2能溶于浓硝酸 |
C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
D |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 | 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将一定质量的镁、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7.65g,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生成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50mL
B.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为0.336L(标准状况下)
C.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6mol
D.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一定是9.9g
向50 mL 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一定量的CO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随后取此溶液10 mL,将其稀释至100 mL,并向此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OH-=H2O;CO32-+H+=HCO3-
B.NaOH在吸收CO2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C.产生的CO2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056 L
D.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