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3分)SO2、NO是大气污染物。吸收SO2 和NO,获得Na2S2O4和NH...

(13分)SO2、NO是大气污染物。吸收SO2 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下(Ce为铈元素):

满分5 manfen5.com

(1)装置Ⅰ中生成HSO3的离子方程式为                            

(2)含硫各微粒(H2SO3、HSO3和SO32-)存在于S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X(i)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pH=8时,溶液中c(HSO3) < c(SO32-)

b.pH=7时,溶液中c(Na+) =c(HSO3)+c(SO32-)

c.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SO3,可将溶液的pH控制在4~5左右

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溶液中出现浑浊,pH降为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pH降低的原因:                          

(3)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写出生成NO3的离子方程式             

(4)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再生Ce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①生成Ce4+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生成Ce4+从电解槽的         (填字母序号)口流出。

(5)已知进入装置Ⅳ的溶液中,NO2的浓度为a g·L-1,要使1 m3该溶液中的NO2完全转化为NH4NO3,需至少向装置Ⅳ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O2         L(用含a代数式表示,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1)SO2+OH-=HSO3- (2)①ac ②HSO3-=H++SO32-;Ca2+结合SO32-形成CaSO3沉淀,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变大,故pH下降 (3)NO+3Ce4++2H2O=NO3-+3Ce3++4H+ (4)①Ce3+-e-=Ce4+ ②a (5)243a 【解析】 试题分析:(1)S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可以生成亚硫酸氢钠,则装置Ⅰ中生成HSO3-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3-。 (2)①a.根据图像可判断pH=8时,溶液中c(HSO3-)< c(SO32-),a正确;b.pH=7时,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HSO3-)+2c(SO32-)+c(OH-),因此溶液中c(Na+) =c(HSO3-)+2c(SO32-),b错误;c.根据图像可知pH控制在4~5左右,亚硫酸氢钠的含量最高,实验为获得尽可能纯的NaHSO3,可将溶液的pH控制在4~5左右,c正确,答案选ac。 ②亚硫酸氢根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即HSO3-=H++SO32-。向pH=5的NaHSO3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Ca2+结合SO32-形成CaSO3沉淀,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变大,故pH下降。 (3)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则生成NO3-的离子方程式为NO+3Ce4++2H2O=NO3-+3Ce3++4H+。 (4)①Ce3+生成Ce4+需要失去电子,则其电极反应式为Ce3+-e-=Ce4+。 ②电解池阳极失去电子,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所以生成Ce4+从电解槽的a口流出。 (5)亚硝酸根转化为硝酸根失去2个电子,氧气得到4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需要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的分析与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使用过量会使人中毒,国际上对食品中亚硝酸钠的用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某学习小组针对亚硝酸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I】制备NaNO2

该小组查阅资料知: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

设计制备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满分5 manfen5.com

(1)装置D可将剩余的NO氧化成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如果没有B装置,C中发生的副反应有                   

(3)甲同学检查完装置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发现NaNO2的纯度较低。乙同学对上述装置进行适当改进后提高了NaNO2的纯度,其改进措施是              

(4)丙同学对B中的药品进行了更换,也提高了NaNO2的纯度。丙更换的药品最好是             

【实验Ⅱ】测定甲、乙同学制取的样品中NaNO2的含量

步骤:a.在5个有编号的带刻度试管(比色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NO2溶液,各加入1 mL的M溶液(M遇NaNO2呈紫红色,NaNO2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再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10 mL并振荡,制成标准色阶:

满分5 manfen5.com

b.分别称量0.10 g甲、乙制得的样品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贴上标签甲、乙。再分离别取5 mL甲、乙待测液,各加入1 mL M溶液,均加蒸馏水至10 mL振荡,分别与标准色阶比较。

(5)步骤b中比较结果是:甲待测液颜色与③号色阶相同,乙待测液颜色与④号色阶相同。则甲同学制得的样品中NaN02的纯度是           %。

(6)用目视比色法证明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下列溶液或浊液中,关于离子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浓度的氨水加水稀释的过程中,c(NH4+)/ c(NH3·H2O)的比值减小

B.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c(CO32)< c(HCO3),且3c(Na)=2[c(CO32-)+c(HCO3+ c(H2CO3)]

C.0.2 mol·L1的醋酸(CH3COOH)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CH3COO) + 2c(OH)=c(CH3COOH) + 2c(H+)

D.常温下,已知:Ksp(AgCl)=1.8×10-10,Ksp(Ag2Cr2O4)=2.0×10-12,则Ag2CrO4悬浊液中的c(Ag)一定小于AgCl悬浊液中的c(Ag)

 

查看答案

某溶液仅含Fe2+、Na、Al3+、Ba2+、SO42-、CO32-、HCO3、NO3、Cl中的4种离子,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若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且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不变(不考虑水的电离和离子的水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中阴离子种类仍不变

B.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灼烧,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为72g

C.若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

D.该溶液中一定不含Al3+、Ba2+、Cl

 

查看答案

已知X、M都是中学教材中的常见元素,下列对两个离子反应通式的推断中,其中正确的是

(甲) XO3n-+Xn- + H+ →X单质+ H2O(未配平)

(乙)Mm++mOH-=M(OH)m

①若n=1,则XO3n-中X元素为+5价,X位于周期表第ⅤA族

②若n=2,则X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与它的氢化物反应

③若m=1,则M(NO3m溶液和氨水互滴时的现象可能不同

④若m=2,则在空气中蒸干、灼烧MSO4溶液一定能得到MSO4

⑤若m=3,则MCl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定生成M(OH)m

A.①③              B④⑤              C①②             D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盛有10滴0.1 mol/L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 mol/L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 mol/L Na2S溶液

证明AgCl沉淀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

B.

向2 mL甲苯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向2mL己烷中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振荡

证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

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D.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验证淀粉已水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