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的铜棒上冒气泡
B.若a、b极是石墨,装置②中的a、b 冒气泡
C.装置①换上硫酸铜溶液,将实现锌片上镀铜
D.装置②换上硫酸铜溶液,将实现“b极”镀铜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苯中含有3nA个碳碳双键
B.标准状况下,22.4 L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为2nA
C.1mol Cl2与足量Fe粉反应生成FeCl3,转移2nA个电子
D.1L 0.1 mol·L-1 Na2S溶液中含有0.1nA个S2-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叙述Ⅰ | 叙述Ⅱ |
A | 溶解度:Na2CO3>NaHCO3 | 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析出白色晶体 |
B | CaSO3是难溶物 | 向CaCl2溶液中通入SO2产生白色沉淀 |
C |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
D | 强酸可与碱及弱酸盐反应 | 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都属胶体
B.碳纤维、纤维素都是有机高分子
C.花生油,牛油互为同分异构体
D.普通玻璃、石英玻璃、水玻璃都是硅酸盐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K+、OH-、SO42- B.Na+、Ca2+、HCO3-、Cl-
C.NH4+、Al3+、AlO2-、H+ D.SO32-、Ba2+、H+、NO3-
(15分)某小组同学利用铝和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得到的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1)铝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固体成分的初步确定。
实验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ⅰ | 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过量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H2),溶液呈浅黄色 |
ⅱ | 向ⅰ中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呈浅红色,再加入H2O2溶液至过量,产生无色气体(经检验为O2),溶液变为深红色,且红色很快褪去 |
①由上述实验可知:溶液中Fe元素的存在形式有 。
②ⅰ中产生H2的原因是样品中除含Fe外,可能有未反应的Al,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含Al单质,设计了相关实验,依据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③生成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上述固体样品中Fe元素的存在形式有:Fe、Fe2O3、Fe3O4。
(3)该小组同学对ⅱ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做进一步探究。
实验序号 | 操作、现象 |
ⅲ | 将ⅱ中剩余溶液均分为两份,一份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另一份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盐酸,沉淀不溶解 |
ⅳ | 取2 mL 0.1 mol/L FeCl3溶液,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通入一段时间O2,无明显变化。再加入H2O2溶液,红色很快褪去 |
提示:KSCN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①实验ⅲ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②结合实验ⅲ和ⅳ分析,实验ⅱ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
③查阅资料得知:Cl-对溶液红色褪去的反应有催化作用,验证该说法应补充的实验和现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