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4分)煤可以通过气化和液化转变为清洁能源并提高燃烧效率。 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

14分)煤可以通过气化和液化转变为清洁能源并提高燃烧效率。

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是:C(g)+ H2O(g满分5 manfen5.comCO(g)+H2g

气化得到的COH2可以进一步液化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g)+2H2g满分5 manfen5.comCH3OHg   H

1)若相同温度下CO、H2CH3OHg)的燃烧热(H)分别为a、b、c,则上述反应的H     

满分5 manfen5.com

(2)图1表示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CO的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n(H2)/n(CO)、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I、Ⅱ、Ⅲ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1T2T3,则T1T2T3的大小关系为            ,理由                           。测得B(X,60)点氢气的转化率为40%,则X=        

(3)一定条件下,将2 mol CO和4 mol H2置于容积为2 L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2 mol,则此时CH3OH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平衡常数K         下列说法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B.一氧化碳的消耗速率等于甲醇的生成速率

C.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14分,每空2分)(1)a+2b-c(说明:由于题目已知限定,本答案带符号,写单位均不得分) (2)T3>T2>T1(或T1<T2<T3);由图1知,在一定压强下,温度升高,CO转化率降低,正反应放热;由图2知,在投料比一定时,曲线Ⅰ、Ⅱ、Ⅲ对应的转化率依次降低,因此温度依次升高。(说明:答案合理即给分); 3 (3)0.5 mol/L ; 1; A 【解析】 试题分析:(1)若相同温度下CO、H2、CH3OH(g)的燃烧热(∆H)分别为a、b、c,则有① CO(g)+1/2O2(g)=CO2(g) △H=a,②H2(g)+1/2O2(g)=H2O(g) △H=b,③ CH3OH(g)+3/2O2(g)=CO2(g)+2H2O(g)△H=c,则根据方程式可知①+②×2-③即可得到CO(g)+2H2(g)CH3OH(g) ∆H=a+2b-c。 (2)根据图1可知在压强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高CO的转化率越低,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方应是放热反应。由图2知,在投料比一定时,曲线Ⅰ、Ⅱ、Ⅲ对应的转化率依次降低,因此温度依次升高,所以T1、T2、T3的大小关系为T3>T2>T1。测得B(X,60)点氢气的转化率为40%,如果设氢气的起始量是1mol,则CO的物质的量是1/X,消耗氢气是0.4mol,则消耗CO是0.2mol,因此,解得X=3。 (3)一定条件下,将2 mol CO和4 mol H2置于容积为2 L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为2 mol,因此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是4mol—2mol=2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产生甲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此时CH3OH(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2L=0.5mol/L。平衡时CO和氢气的浓度分别是0.5mol/L、1mol/L,则平衡常数K=。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A.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混合气的质量和混合气的总的物质的量的比值,质量不变,但物质的量是变化的,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B.一氧化碳的消耗速率等于甲醇的生成速率在任何情况小均满足,B错误;C.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保持不变,均是1:2,C错误;D.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平衡状态判断以及有关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6分)二氧化硫常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1)将a mol SO2通入1 L 1 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阴离子总数        阳离子总数(填选项前的字母)

A.a>1时大于      B.a=1时等于        C.大于      D.小于

(2)保险粉(Na2S2O4)广泛用于印染行业和食品储存行业。可以将SO2通入草酸钠(Na2C2O4)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制取保险粉。制取保险粉的离子方程式为                    

(3)工业上常以SO2为原料制取Na2S2O3。步骤如下:

①将Na2S和Na2CO3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混合溶液。

②将混合溶液注入敞口反应釜中,加热反应釜将温度控制在50℃左右。

③向反应釜中缓缓通入SO2至稍微过量使Na2S和Na2CO3完全反应。

④反应结束后加热浓缩溶液,冷却至30℃以下析出大量Na2S2O3晶体。

⑤滤出晶体,母液循环利用。

据此请回答:

(ⅰ)工业制取Na2S2O3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工业生产的首要目的是盈利,为节约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尽可能的提高产率,制取步骤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有               (填步骤序号)。

(ⅲ)工业生产的Na2S2O3含有两种杂质,这两种杂质是Na2SO3           。以下条件中可以求出产品中Na2S2O3的物质的量分数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产品中钠原子和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B.产品中钠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C.产品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D.以上均能

(4)一种以铜作催化剂脱硫有如下两个过程:

在铜的作用下完成工业尾气中SO2的部分催化氧化,所发生反应为:

2SO2+2n Cu+(n+1)O2+(2-2 n) H2O=2n CuSO4+(2-2n) H2SO4

每吸收标准状况下11.2 L SO2,被SO2还原的O2的质量为       g。

利用所示电化学装置吸收另一部分SO2,并完成Cu的再生。写出装置内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13分)实验室利用冰醋酸和正丁醇制备乙酸正丁酯,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满分5 manfen5.com

 

正丁醇

冰醋酸

乙酸正丁酯

正丁醚

密度/(g/cm3)

0.810

1.049

0.882

0.7689

沸点/℃

118.0

118.1

126.1

142

合成反应:在干燥的a中加入9.32 g正丁醇、7.2 mL 冰醋酸和34滴浓硫酸,摇匀后,加几粒沸石,c中通水,开始缓慢加热,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130℃。

分离提纯:①将仪器a中反应后的混合液与仪器e中的馏出物合并,转入分液漏斗中;②依次用水、少量的10%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再加干燥剂M,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M;③将最终得到的反应粗产物转入洗净的仪器a中,加入几粒沸石,进行蒸馏,得到乙酸正丁酯7.31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在分液时应选如图装置中的____(填序号),使用该仪器前应先___。

满分5 manfen5.com

(3)写出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干燥剂M可以是_______(填序号)

A五氧化二磷          B无水硫酸钠     

C碱石灰              D氢氧化钠固体

(6)步骤③得到的粗产品蒸馏提纯时,下图所示装置中,温度计位置可能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高沸点杂质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

满分5 manfen5.com

(7)本实验所得到的乙酸正丁酯的产率是__________(填序号)

A30%         B40%          C50%         D55%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现象及相关结论均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有一种基于乙醇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其原理是通过将乙醇氧化为乙酸来测定血液中乙醇的含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消耗5.6 L O2,转移电子为1 mol

B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C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

D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

 

查看答案

室温下,用0.100 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Ⅰ、Ⅱ分别表示盐酸和醋酸的滴定曲线

B.V(NaOH)10.00 mL 满分5 manfen5.com>1

C.pH7时,两种酸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相等

D.V(NaOH)20 .00 mL 时,c(Cl)c(CH3COO)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