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4分)已知三氯化铁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

(14已知三氯化铁熔点306℃沸点315℃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了如下探究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2)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3)反应一段时间熄灭酒精灯,冷却后将硬质玻璃管及收集器中物质一并快速转移至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少许植物油(反应过程中不振荡),充分反应后,进行如下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淡黄色溶液中加入试剂X生成淡红色溶液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红色溶液中加入过量H2O2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                           

(4)已知红色褪去的同时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该小组同学对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探究。

①取褪色后溶液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变化第二份滴加试剂X,溶液出现红色;第三份滴加稀HCl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另取同浓度的 FeCl3溶液滴加2滴试剂X溶液变红,再通入O2,无明显变化。

实验①说明                                                

实验②的目的是                                            

得出结论:溶液色的原因是                                                  

 

(1)a、g、h、d、e、b、c、f ; (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3)①Fe3++3SCN-Fe(SCN)3 ②双氧水将Fe2+氧化成Fe3+; (4)SCN-发生了反应而不是Fe3+发生反应,排除H2O2分解产生的O2氧化SCN-的可能,H2O2将SCN-氧化成SO42-。 【解析】 试题分析:(1)制取氯气→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水(因为氯化铁吸水而潮解)→反应→收集→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防止空气中水分进入收集器,氯气有毒,尾气处理),则连接顺序是:a、g、h、d、e、b、c、f ; (2)制取的氯气混有氯化氢对后面的实验产生干扰,必须除去,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则目的: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3)①Fe3+显黄色,淡黄色溶液说明含有Fe3+,加入试剂X后溶液显淡红色,则X:KSCN,发生的反应方程式:Fe3++3SCN-Fe(SCN)3;②溶液呈现淡红色,说明溶液含有Fe3+的量少,,加入过氧化氢后,颜色加深,说明Fe3+的浓度增大,促使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加深,所以原因是:双氧水将Fe2+氧化成Fe3+; (4)第一份中滴加FeCl3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无KSCN,第二份滴加试剂KSCN,溶液出现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第三份中滴加盐酸和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SO42-存在,因此实验①说明:SCN-发生了反应而不是Fe3+发生反应;另取同浓度的 FeCl3溶液滴加2滴试剂X,溶液变红,再通入O2,无明显变化,说明实验②褪色不是氧气的缘故,目的: 排除H2O2分解产生的O2氧化SCN-的可能,总上所述褪色的原因:H2O2将SCN-氧化成SO42-。 考点:考查实验装置的连接、装置的作用、现象的分析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溶液或浊液中,关于离子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浓度的氨水加水稀释的过程中c(NH4+)/ c(NH3·H2O)的比值减小

B.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CO3、NaHCO3混合溶液c(CO32) > c(HCO3),且2c(Na)=3[c(CO32-)+c(HCO3)]

C.0.2 mol·L1醋酸(CH3COOH)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 + 2c(OH) = c(CH3COOH) + 2c(H+)

D.常温下,已知:Ksp(AgCl)=1.8×10-10,Ksp(Ag2Cr2O4)=2.0×10-12,则Ag2CrO4悬浊液中的c(Ag)一定小于AgCl悬浊液中的c(Ag)

 

查看答案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具有咸味有毒且价格比食盐(NaCl便宜的工业盐,常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它的部分性质见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鉴别食盐(NaCl)与亚硝酸钠(NaNO2

B.N2H4极易溶于水因为它是极性分子且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C.NaNO2与N2H4生成NaN3的反应方程式为:NaNO2+N2H4 = NaN3 + 2H2O

D所涉及到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B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D化合物AE与CE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试纸不变色

NH4Cl受热不分解

B

②中振荡后静置

下层液体颜色变浅

NaOH溶液可除去溶在溴苯中的Br2

C

③加热

洗气瓶中溶液褪色

生成了乙烯

D

④通电

B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锌的金属性比铜强

 

 

查看答案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金刚石晶体中含有的CC为2NA

B.1L 1 mol·L-1 AlCl3溶液中含有的Al3+数目为NA

C.在标况下,11.2L氯气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为NA

D18g重水(­D2O)含有的中子数为10 NA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