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部分装置),将氯气依次通过下列装置以验证氯气的性质:
(1)通入氯气后,A中的现象是 。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B瓶的溶液中有一部分SO32-氧化成SO42-。计试验方案,检验B瓶溶液中Cl-和SO42-的存在。
实 验 步 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步骤1:取适量B瓶中溶液于一干净试管中,滴加 。 |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B瓶溶液中存在SO42-。 |
| 产生白色沉淀。 |
步骤3:取步骤2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于一干净试管中,滴加0. 1 mol/L AgNO3溶液,振荡。 | 。 |
实验步骤2的目的是: 。
(3)为准确测定通入氯气一段时间后C瓶中剩余FeCl2的物质的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 mL 溶液:将C瓶中全部溶液取出盛于250 mL容量瓶中,并准确配制成250 mL溶液。确保C瓶中的溶液全部取出(溶质无损失),需进行的操作是 。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将0.20 mol/L KMnO4溶液装入 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KMnO4溶液V mL。
(反应方程式: Fe2++MnO4-+H+ — Fe3++Mn2++H2O,未配平)
③计算:C瓶中剩余FeCl2的物质的量,n(FeCl2)= mol。
(13分)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B同周期、A与D同族,A原子核外有两个未成对电子,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两种元素都大,C原子在同周期原子中半径最大(稀有气体 除外);E与C位于不同周期,E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C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B的最高价含氧酸根的空间构型为 ;
(3)A、B、D三种元素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 。
(4)D单质比化合物DA的熔点 (填“高”或“低”),理由是 。
(5)已知A、C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按1∶1∶2的原子个数比可形成某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某温度T1时,向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I2(g),发生反应:H2(g)+I2(g) 2HI(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反应时间/min | n(H2)/mol | n(I2)/mol |
0 | 0.9 | 0.3 |
t1 | 0.8 |
|
t2 |
| 0.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I2(g)转化率增大,H2的体积分数不变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的H2和I2(g)都为0.5mol,达到平衡时n(HI)=0.2 mol
D.升高温度至T2时,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18,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 mol·L-1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B.某酸式盐NaHY的水溶液显碱性,该酸式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Y-)>c (OH-)>c(H+)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c(OH-)=c(H+)+c(CH3COOH)
D.25 ℃,pH=12的氨水和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c(NH4+)>c(H+)>c(OH-)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4 g白磷中含有共价键数为0.4 NA
B.3Fe+4H2O(g) Fe3O4+4H2反应中,当5.6 g Fe全部转化为Fe3O4时,则有0.3 NA电子发生转移
C.在1 L 0.1 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等于0.1 NA
D.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H4与18 g 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A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42-
B.Kw=1.01×10-14的某无色溶液:NH4+、K+、AlO2-、Cl-
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Ba2+、HCO3-、NO3-
D.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K+、Na+、NO3-、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