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6分)为测定碳酸钙的纯度(杂质SiO2),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

(16分)为测定碳酸钙的纯度(杂质SiO2),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方案Ⅰ】如图:

满分5 manfen5.com

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 g;

②加入过量盐酸;

③测定仪器A的增重为a g。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方案Ⅱ】

①称取碳酸钙样品5.0 g;

②用1.00 mol/L盐酸100.0 mL(过量)溶解样品;

③取溶解后溶液体积的1/10 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重复滴定三次,平均用去15.00mL。

(2)该碳酸钙样品的纯度=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方案Ⅲ】

①称取碳酸钙样品mg;

②高温煅烧1000 ℃直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称量,固体质量为m’g。

(3)本方案中的“冷却”应在干燥器中进行,理由是                            

【方案Ⅳ】

①称量碳酸钙样品m g;

②加入足量c mol/L盐酸V mL使之完全溶解;

③过滤并取滤液;

④在滤液中加入过量c ’mol/LNa2CO3溶液V’ mL;

⑤将步骤④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b g。

(4)此方案中不需要的数据是(填字母序号)            

A.m           B.c、V          C.c’、V’            D.b

(5)综上所述,你认为四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         。写出其它一个方案的缺点:(如:方案Ⅳ;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方案                                                           

 

(16分) (1)干燥管(2分) (2)85.0% (3分) (3)防止生成的氧化钙与空气中的H2O、CO2反应,造成质量改变而产生误差(2分) (4)B C(3分。全对3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给2分,有错不给分) (5)Ⅱ(2分);Ⅰ(1分);气体质量难以测量准确(3分。或回答①装置中原有的CO2也被碱石灰吸收;②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③空气中的H2O和CO2 也被碱石灰吸收;④加入的硫酸的量不足,未能将碳酸钠完全反应;⑤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等答案也可。) 或:Ⅲ(1分);实验室难于提供1000 ℃的高温(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仪器A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 (2)用去NaOH物质的量是0.015L×0.1000mol/L,则100mL溶液中与碳酸钙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是1.0mol/L×0.1L-0.015L×0.1000mol/L×10=0.085mol,根据CaCO3与HCl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知,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0.085mol/2=0.0425mol,所以该碳酸钙样品的纯度是0.0425mol×100g/mol/5.0g×100%=85%; (3)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而氧化钙极易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本方案中的“冷却”应在干燥器中进行,理由是防止生成的氧化钙与空气中的H2O、CO2反应,造成质量改变而产生误差; (4)方案IV的原理是利用碳酸钙样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后再与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计算碳酸钙样品的纯度,所以盐酸与碳酸钠的浓度与体积的数据对计算碳酸钙样品的纯度无关,只利用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即可,所以方案IV中不需要的数据是BC; (5)在以上四个方案中最好的是方案II,操作简单,误差较小,浓度高;而方案I中的碱石灰不仅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还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造成误差较大;方案III需要的温度较高,实验室难以实现。 考点: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镁橄榄石主要成分是Mg2SiO4,电解法促进镁橄榄石固定CO2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Mg2SiO4(s)+4HCl(aq)满分5 manfen5.com2MgCl2(aq)+SiO2(s)+2H2O(l) △H =-49.04 kJ·mol-1

固碳时主要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aq)+CO2(g)=NaHCO3(aq)。

满分5 manfen5.com

(1)上图方框里的操作名称是         横线上的物质有(填化学式)        

(2)下列物质中也可用作“固碳”的是(填字母序号)        

A.CaCl2           B.NH3·H2O

C.Na2CO3          D.H2O

(3)图可知,90 后曲线A溶解效率下降分析其原因                      

满分5 manfen5.com

(4)经分析所得碱式碳酸镁沉淀中含有少量NaCl。为提纯,可采取的方法是          。本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5)另一种橄榄石的组成是Mg9FeSi5O20,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          

 

查看答案

(17分)天然气含有硫化氢气体,回收并综合利用硫化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保护意义。如硫化氢可经过一系列反应制得硫酸:

满分5 manfen5.com

(1)物质发生不完全燃烧时的反应热难以通过实验测得。已知硫化氢气体的燃烧热是586 kJ/mol,固体硫单质的燃烧热是297 kJ·mol-1。写出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生成固体硫单质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工业生产中硫化氢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

①吸收尾气后得到的Na2S溶液显        性(填“酸”、“碱”、“中”)

②下列与H2S、NaHS和Na2S相关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

A.H2S+OH=HS+H2O             B.HS+H2O=H2S+OH

C.HS+H2O满分5 manfen5.comS2—+H3O+          D.S2—+H2O满分5 manfen5.comH2S+2OH

(3)在一定温度下,某容器中发生2H2S(g)满分5 manfen5.com2H2(g)+S2(g)的反应,测得相应时间时部分物质的浓度(mol·L-1)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学科网 版权所有时间

物质

0 min

20 min

60 min

90 min

120 min

H2S

 

 

0.006

0.005

 

H2

0

0.002

0.004

 

 

S2

0

 

0.002

 

0.0025

①判断90 min时反应速率v(正)______v(逆)(填“>”、“=”或“<”);

求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必写出计算过程)K=______    ___

(4)以硫化氢为原料,使用质子固体电解质(能传导H+)构成燃料电池,硫化氢放电后生成硫蒸气(化学式S2),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      ____。

(5)硫酸是强酸,在图中画出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16分)苯乙醛(满分5 manfen5.com)主要存在于烟叶中,有浓郁的玉簪花香气,用于合成香料。现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C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E继续被氧化生成F,F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满分5 manfen5.com

已知:

满分5 manfen5.com

(1)苯乙醛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B中具有的官能团有(填名称)_______________。

(2)写出B转化为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属         反应。

(3)C与H2发生加成反应,1molC最多可消耗H2__________mol。

(4)E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有(填序号)___________。

①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②能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

③能与甲酸发生酯化反应            

④能与Ag(NH3)2OH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5)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符合下列要求的有机物有________种;请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与B具有相同的官能团种类        

②遇三氯化铁溶液不显色

③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查看答案

用下列装置图进行相应的实验,其中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用图1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用图2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NO

C.用图3装置中U型管两端有液面差且保持不变时证明装置不漏气

D.用图4检验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产生的乙烯

 

查看答案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D

C化合物AE与CE具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D一定条件下,元素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不能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