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2013年以来,我国多地频现种种极端天气。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是导致极端天气的重要因素。
(1)用钌的配合物作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光催化分解,发生反应:
=2CO(g)+
△H>0,该反应的
S 0(填“>”“<”或“=”),在低温下,该反应 (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2)活性炭可用于处理大气污染物NO。在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100 mol NO和2.030 mol固体活性炭(无杂质),生成气体E和气体F。当温度分别在和
时,测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①请结合上表数据,写出NO与活性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上述反应在℃时的平衡常数为
,在
℃时的平衡常数为
。
计算= 。根据上述信息判断,
和
的关系是 。
a. b.
c.无法比较
③在℃下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不能改变NO的转化率的是____。
a.增大c(NO) 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 d.移去部分F
(3)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 。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在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离出的目的是: 。
(4)开发新能源是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简称DMFC)由于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可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而越来越受到关注。DMFC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通过a气体的电极是原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其电极反应式为 。
(14分) 三颈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是三颈瓶在部分无机实验或有机实验中的一些应用。
Ⅰ.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往三颈瓶内的浓氨水中不断通入空气,将红热的铂丝插入瓶中并接近液面。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铂丝始终保持红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含有
B.反应后溶液中C()增大
C.实验过程中有化合反应发生
D.实验过程中的电离程度不可能发生变化
Ⅱ.有学生用五氧化二磷作为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催化剂,进行相关实验。按如表所示的量和反应条件在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再注入95%的乙醇,并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 | 95%乙醇量/mL | 加热方式 | |
实验1 | 2 | 4 | 酒精灯 |
实验2 | 2 | 4 | 水浴70 |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 实验现象 | ||
三颈瓶 | 收集瓶 | 试管 | |
实验1 | 酒精加入时,立刻产生白雾,当用酒精灯加热时,有气泡产生,并逐渐沸腾,生成黏稠状液体 | 有无色液体 | 溶液褪色 |
实验2 | 酒精加入时,立刻产生白雾,当用水浴加热时,不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反应瓶内生成黏稠状液体 | 有无色液体 | 溶液不褪色 |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实验室用乙醇制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
(2)上图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是 ,进水口为 (填“a”或“b”),浓硫酸的作用是 。
(3)实验1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4)实验2中,水浴加热所需仪器有 (加热、夹持仪器,石棉网除外)。
(5)三颈瓶、收集瓶中的液体经检验为磷酸三乙酯,写出三颈瓶中生成磷酸的化学方程式: 。
(6)根据实验1、2可以推断:
①以作为催化剂获得乙烯的反应条件是 。
②与95%乙醇在水浴70℃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的有机反应的类型是 反应。
(14分) Ⅰ.已知向含有淀粉的
酸性溶液滴加
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先变蓝色,然后褪色,发生的离子反应如下:
①( )( )
=( )
( )
( )
( )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根据①②反应写出还原性粒子由强到弱的顺序 .
(3)溶液刚好褪色时,则消耗的溶液的体积为 .
(4)预测已知向含有淀粉的溶液滴加
溶液的现象 .
Ⅱ.在密闭容器中,将碳酸氢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粉未加热至250,使其充分反应最后测得残余固体中两种化合物的组成分别为
和
,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中固体的成份及其物质的量是: .
(2)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和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3)反应后容器气态物质成分及其物质的量是: .
有一种铁的“氧化物”样品,用盐酸
恰好完全溶解,所有溶液还能吸收标况下的0.56L氯气,如使其中的
全部转化为
,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是
A. B.
C.
D.
已知,如果要合成
所用的原始材料可以是
A.2—甲基—1、3—丁二烯和2—丁炔
B.2、3—二甲基—1、3—戊二烯和乙炔
C.1、3—戊二烯和2—丁炔
D.2、3—二甲基—丁二烯和2—丁炔
时,水溶液中c(H+)与c(OH-)的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
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有
B.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都呈中性
C.点对应溶液的温度高于
,
D.溶液不可能位于C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