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4分)硝酸厂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污染大气,现有几种消除氮氧化物的方法...

(14分)硝酸厂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污染大气,现有几种消除氮氧化物的方法如下:

目前,消除氮氧化物污染有多种方法。

(1)方法一:CH4催化还原法。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

③H2O(g)=H2O(l) ΔH3=-44 kJ·mol-1

现有一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为3:1,用22.4L(标准状况下)甲烷气体催化还原该混合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已知生成物全部为气态),并放出1013.5KJ的热量,则ΔH2为______;写出CH4 (g)与NO2 (g)反应生成N2 (g) 、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二:活性炭还原法。

某研究小组向恒容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恒温(T1 ℃)条件下反应,只生成甲和乙,甲和乙均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物质的量/mol

时间/min

NO

0

0.200

0

0

10

0.116

0.042

0.042

20

0.080

0.060

0.060

30

0.080

0.060

0.060

由以上信息可知:

①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

③若2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后,若容器中NO、甲、乙的浓度之比为1:1:1,

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 0 。(填">"、"<"、"=")

(3)方法三: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

反应原理为:2NH3(g)+NO(g)+NO2(g) 满分5 manfen5.com2N2(g)+3H2O(g) 每生成1molN2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法四:ClO2氧化氮氧化物。其转化流程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已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NO+ ClO2 + H2O NO2 + HNO3 + HCl,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14分) (1)-1160kJ/mol CH4(g)+2NO2(g)=N2(g)+CO2(g)+2H2O(l) ΔH=-955 kJ·mol-1 (2)①C(s)+2NO(g)N2(g)+CO2(g) ②0.56 ③> (3)3NA (4)2NO2 + 4 Na2SO3 = N2 + 4Na2SO4 【解析】 试题分析:(1)22.4L标准状况下的甲烷物质的量为1mol,设混合气体中NO2 xmol,NOymol,根据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 列方程为3x=y 、x/4+y/4=1 解得x=1,y=3,根据574/4+(|ΔH2|/4)×3=1013.5 解得ΔH2=-1160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③×2=(-574 kJ·mol-1-1160kJ/mol)÷2+(-44 kJ·mol-1)×2=-955 kJ·mol-1, CH4(g)与NO2(g)反应生成N2(g)、CO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NO2(g)=N2(g)+CO2(g)+2H2O(l) ΔH=-955 kJ·mol-1。 (2)①C与NO反应生成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该气体是氮气和CO2 ,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s)+2NO(g)N2(g)+CO2(g); ②反应达平衡时,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O:0.080mol,N2:0.06mol,CO2:0.06mol,设容器的体积为1L,根据C(s)+2NO(g)N2(g)+CO2(g),K=(0.06×0.06)÷(0.08×0.08)=0.56; ③20min时,容器中NO、甲、乙的浓度为0.08、0.06、0.06,20min后,升高温度,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为1:1:1,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3)根据2NH3(g)+NO(g)+NO2(g) 2N2(g)+3H2O(g)转移6e-,每生成1molN2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4)根据物质转化的流程图可知,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NO+ ClO2 + H2O = NO2 + HNO3 + HCl,向反应后的物质中加入Na2SO3 水溶液,生成N2,说明NO2 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而Na2SO3 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生成Na2SO4 ,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 + 4 Na2SO3 = N2 + 4Na2SO4。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重铬酸钾是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的重要氧化剂,工业上常用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杂质为SiO2、Al2O3)为原料生产,实验室模拟工业法用铬铁矿制K2Cr2O7的主要工艺如下图。涉及的主要反应是6FeO·Cr2O3+24NaOH+7KClO3满分5 manfen5.com12Na2CrO4+3Fe2O3+7KCl+12H2O。

满分5 manfen5.com

(1)碱浸前将铬铁矿粉碎的作用                                                 

(2)反应器①中除发生题中所给反应外,请写出其他两个化学方程式(要求两个反应中反应物均不相同)                              。③中调节PH=7-8所得滤渣为                   

(3)从平衡角度分析④中酸化的原理                                           

(4)用简要的文字说明操作⑤加入KCl能得到K2Cr2O7晶体的原因是                

(5)称取重铬酸钾试样2.500g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于碘量瓶中,向其中加入10mL2mol/ LH2SO4和足量碘化钾(铬的还原产物为Cr3+),放于暗处5min。然后加入100mL水,加入3mL淀粉指示剂,用0.12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②若实验中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40.00mL,则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的纯度为(设整个过程中其它杂质不参加反应)          (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在一个恒容绝热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 + 2N(g)满分5 manfen5.comP(g) + Q(g) △H>0 ,已知M的状态未知,则下列描述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当物质M、N、P的体积分数比为 1 : 1 : 1时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

③体系的温度不变时     

④反应速率2v (N)=v (Q)

⑤体系的压强不变时   

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

A.①③④      B.③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查看答案

常温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aq) 离子总数大于NaClO(aq)中离子总数

B.pH=3的硫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等于pH=11的氨水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C.0.1 mol/L的NaHA溶液pH5,则溶液:c(HA)>c(H)>c(A2-)>c(H2A)

D.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所得混合液:c(Na)>c(NH4)>c(SO42-)>c(OH)=c(H)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向Cu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出现黑色沉淀

H2S的酸性比H2SO4

B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C

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水浴加热,未出现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D

C2H5OH与浓硫酸170 ℃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

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

 

 

查看答案

某有机物是药物生产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该有机物与浓溴水可发生取代反应

B.1 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 mol NaOH

C.该有机物与浓硫酸混合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D.该有机物经催化氧化后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