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3分)Ⅰ、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X Y ...

(13分)、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X

Y

 

 

Z

25,0.1 mol·L-1M溶液(M为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pH为13。

(1)Y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X、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

(3)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M溶液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工业上,用X单质制取Z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5)X的最高价氧化物与某一元有机酸的钾盐(化学式为KA,A为酸根)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25,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电离常数为Kal =4.2×10-7,Ka2=5.6×10-11;HA的电离常数Ka=1.1×10-10

、碳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低碳经济呼唤新能源和清洁环保能源。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

已知:CO(g) + H2O(g)满分5 manfen5.comH2(g) + 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400

500

平衡常数

9.94

9

请回答下列问题:

(6)上述正反应方向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7)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8)830K时,若起始时:C(CO)=2mol/L,C(H2O)=3mol/L,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水蒸气的转化率为         ;K值为             

(9)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i (s)+4CO(g)满分5 manfen5.comNi(CO)4(g),ΔH<0

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增加Ni的量可提高CO的转化率,Ni的转化率降低

B.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ΔH减小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 CO的体积分数降低

D.当4v[Ni(CO)4]= v(CO)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I、(1); (2)CH4 (3)SiO2+2OH-=SiO32-+H2O (4)SiO2+CSi+CO↑ (5)KA+CO2+H2O=HA+KHCO3 II、(6)放热 (7)K=c(H2)c(CO2)/c(CO)c(H2O) (8)40%;1 (9)C 【解析】 试题分析:I、25℃,0.1 mol·L-1M溶液(M为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pH为13,说明M是强碱,根据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Y是Na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为强碱;则X是C元素,Z是Si元素。 (1)N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C的非金属性大于Si,所以C的气态氢化物CH4的稳定性较强; (3)因为氢氧化钠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较大的硅酸钠,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是SiO2+2OH-=SiO32-+H2O; (4)工业上用单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取Si单质,化学方程式是SiO2+CSi+CO↑; (5)根据所给酸的电离常数可知,酸性H2CO3>HA>HCO3-,所以二氧化碳与KA溶液反应只能生成碳酸氢钾和HA,则化学方程式是KA+CO2+H2O=HA+KHCO3。 II、(6)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7)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H2)c(CO2)/c(CO)c(H2O); (8)830K时,若起始时:C(CO)=2mol/L,C(H2O)=3mol/L,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平衡时c(H2)=c(CO2)=2mol/L×60%=1.2mol/L,消耗水蒸气的浓度也是1.2mol/L,则水蒸气的转化率为1.2mol/L/3mol/L×100%=40%;平衡时水蒸气的浓度是3mol/L-1.2mol/L=1.8mol/L,CO的浓度是2mol/L-1.2mol/L=0.8mol/L,代入K=c(H2)c(CO2)/c(CO)c(H2O),则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是1.22/(0.8×1.8)=1; (9)A、Ni为固体,增加Ni的量,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错误;B、缩小容器容积,压强增大,平衡右移,但ΔH不变,错误;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减小,正确;D、因为该反应有固体参加,气体的总质量分数变化,达到平衡时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则气体的密度不变,所以当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而4v正[Ni(CO)4]= v正(CO)表示正反应速率,不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特征,不能判断平衡的到达,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化学用语的书写,化学平衡的移动机平衡常数的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将NaOH溶液滴入该溶液中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证明溶液中有NH4+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放出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该溶液中存在SO32-

C

将Cl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证明Cl2的还原性

D

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

 

 

查看答案

TESLA电动汽车的电池采用了松下提供的NCA系列(镍钴铝体系)的18650A型钴酸锂(LiCoO2)锂离子电池。电池正极材料为钴酸锂(LiCoO2),负极材料是石墨(C6)。电池反应为: LiCoO2+C6满分5 manfen5.comC6Lix+Li1-xCoO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离子电池与传统铅蓄电池相比,具有高比能量(比能量指的是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能量)的特点

B.废旧锂离子电池先进行“放电处理”让Li+进入石墨(C6)中而利于回收

C.放电时,正极锂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D.充电时电池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LiCoO2—x e=== Li1-x CoO2+xLi+

 

查看答案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Ksp(AgCl)Ksp(AgI)

向NaCl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KI溶液,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沉淀

B

检验Fe(NO3)2晶体是否已氧化变质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C

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D

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

 

 

查看答案

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表所示(其中只有W、Y、Z为同周期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X

W

Y

Z

Q

原子半径(×10-12 m)

37

64

66

70

154

主要化合价

+1

-1

-2

+5、-3

+1

A.由Q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Z与X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还原性

C.由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分子  

D.Y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Y显负价

 

查看答案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 3Mg(OH)2+2Fe3+  == 2Fe(OH)3 +3 Mg2+

B.草酸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满分5 manfen5.com

C.往NaHS04溶液中滴加Ba(OH)2至溶液呈中性:满分5 manfen5.com

D.NaCl0溶液中通人少量的CO2:CO2 +2C1O+H2O == CO32-+ 2 HC1O已知Ka1(H2 CO3)>Ka HC1O)>Ka2(H2 CO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