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1 Fe(NO3)3溶液中:Mg2+、H+、SO42-、Cl-
B.0.1 mol·L-1 KClO溶液中:Na+、H+、Cl-、NO3-
C.0.1 mol·L-1氨水中:Ba2+、Ag+、NH4+、NO3-
D.c(OH-)=10-13 mol·L-1的溶液中:MnO4-、Na+、Br-、CH3CHO
科学家通过如下反应O2+PtF6=O2PtF6第一次制得氧所形成的正价盐。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阴离子为PtF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证明O2能氧化PtF6
B.22.4LO2参加反应时,转移1mol电子
C.O2PtF6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68.2g O2PtF6中含有1.204×1024个分子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图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B.用图2装置可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C.用图3装置可制取氢氧化亚铁
D.用图4装置可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氧化性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B.1 L 0.2 mol·L-1硫酸铁溶液中含有的SO42- 数为0.2NA
C.0.1mol N2与足量的H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D.用惰性电极电解1L0.1mol·L-1 CuCl2溶液,当有0.3NA个电子通过时,可生成6.4g铜
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B.用盐酸可以清洗长期存放过FeCl3溶液的试剂瓶
C.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和光导纤维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Fe、Ag、Au等金属
(13分)某化学小组同学向一定量加入少量淀粉的NaHS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KIO3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突然变蓝色。
(1)查阅资料知NaHSO3与过量KIO3反应分为以下两步进行,第一步为IO3-+ 3HSO3-=3SO42-+3H+ + I-,则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探究浓度和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调节反应物浓度和温度进行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0.02mol/LNaHSO3溶液/mL | 0.02mol/LKIO3溶液/mL | H2O/mL | 反应温度/℃ | 溶液变蓝的时间t/s |
① | 15 | 20 | 10 | 15 | t1 |
② | a | 30 | 0 | 15 | t2 |
③ | 15 | b | c | 30 | t3 |
实验①②是探究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a=________;实验①③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表中b=________,c=________
(3)将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混合(预先加入可溶性淀粉为指示剂),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课题组对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三:
假设一:反应生成的SO4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SO42-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假设二:反应生成的H+对反应起催化作用,H+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反应速率可用测速仪测定)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