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稀释后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稀释后溶液的pH=4

B25Ksp(AgCl)=1.8×10—10向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解度可能增大

C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pH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NaOH>Na2CO3>(NH4)2SO4>NaHSO4

D.为确定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 >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C 【解析】 试题分析:A、醋酸是弱酸,所以在稀释的过程中,会促进醋酸的电离,使氢离子浓度减小程度减弱,则溶液的pH小于4,错误;B、AgCl程度存在溶解平衡,加入NaCl固体后于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浓度增大,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则AgCl的溶解度减小,错误;C、浓度相同时,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最大,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铵根离子水解使硫酸铵溶液呈酸性,硫酸氢钠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酸性最强,所以pH的大小顺序是NaOH>Na2CO3>(NH4)2SO4>NaHSO4,正确;D、NaHA是酸式盐,若为强酸,则其水溶液一定为酸性,pH<7,但为弱酸时,既存在HA-的电离也存在其水解,二者程度的大小共同决定溶液的酸碱性,pH<7,也可能是弱酸,此时HA-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沉淀的溶解平衡、盐的水解的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H218O中投入Na2O2固体:2H218O+2Na2O2===4OH+4Na18O2

B.Fe3O4与稀HNO3反应:Fe3O4+8H+===Fe2++2Fe3++4H2O

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HCO3+Ca2++OH满分5 manfen5.com===CaCO3↓+H2O

D.将少量NaOH溶液加入到NH4HCO3溶液中:OH+HCO3===CO32-+H2O

 

查看答案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8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05NA个阴离子

B.1.0L 1mol/L的NaOH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A

C.25 时,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0.1NA个氢氧根离子

D.5.6g铁与一定量稀硝酸完全反应,电子转移数目一定为0.3NA

 

查看答案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石油液化气、汽油和石蜡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物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O3直接与空气中的一些碳氢化合物作用后生成的一种有毒烟雾

 

查看答案

(14分)硫酸亚锡(SnSO4)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某研究小组设计SnSO4制备路线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查阅资料:

.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SnCl2易水解生成碱式氯化亚锡,Sn相对原子质量为119

回答下列问题:

(1)锡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0,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操作       

(3)SnCl2粉末需加浓盐酸进行溶解,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4)加入Sn粉的作用有两个:调节溶液pH         

(5)反应得到沉淀是SnO,得到该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6)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7)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将试样溶于盐酸中,发生的反应为:Sn + 2HCl===SnCl2 + H2↑;

加入过量的FeCl3

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滴定生成的Fe2+,发生的反应为:

6FeCl2 + K2Cr2O7 + 14HCl ===6FeCl3 + 2KCl + 2CrCl3 +7H2O

1.226 g 锡粉,经上述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 mol/L K2Cr2O7溶液32.0ml。锡粉中锡的质量分数是        

 

查看答案

16分)

甲同学进行Fe2+还原性的实验,针对异常现象进行探究。

步骤一:制取FeCl2溶液。向0.1 mol•L-1 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测得pH<1。

步骤二:向2 mL FeCl2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5滴5% H2O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5 mol•L-1、pH约为5),观察到溶液变红,大约10秒左右红色褪去,有气体生成(经检验为O2)。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二中溶液变红的原因:             

(2)甲探究步骤二中溶液褪色的原因:

I.取褪色后溶液两份,一份滴加FeCl3溶液无现象;另一份滴加KSCN溶液出现红色;

II.取褪色后溶液,滴加盐酸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III.向2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变红,通入O2,无明显变化。

实验I的说明       实验III的目的是      

得出结论:溶液退色的原因是酸性条件下H2O2将SCN-氧化成SO42-

(3)甲直接用FeCl2·4H2O配制      mol•L-1 的FeCl2溶液,重复步骤二中的操作,发现液体红色并未褪去。进一步探究其原因:

I.用激光笔分别照射红色液体和滴加了KSCN溶液的FeCl3溶液,前者有丁达尔效应,后者无。测所配FeCl2溶液的pH,约为3。由此,乙认为红色不褪去的可能原因是     

II.查阅资料后推测,红色不褪去的原因还可能是pH较大时H2O2不能氧化SCN-。乙利用上述部分试剂,通过实验排除了这一可能。乙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步骤

试剂及操作

现  象

i

生成白色沉淀

ii

向i所得溶液中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