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0分)A、B、C、D四种物质均为下列离子组成的可溶性化合物,组成这四种物质的...

10分)ABCD四种物质均为下列离子组成的可溶性化合物,组成这四种物质的离子(离子不能重复组合)有:

阳离子

Na+Al3+Ba2+NH4+

阴离子

ClOHCO32SO42

分别取四种物质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AD溶液呈碱性,B呈酸性,C呈中性

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再加过量A,沉淀量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

A溶液与D溶液混合并加热有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C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

2)向A溶液中通入适量CO2,使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D溶液呈碱性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Ba(OH)2;; (2) c(HCO3﹣)>c(Ba2+)>c(OH﹣)>c(H+)>c(CO32﹣) (3) Ba2++CO32﹣+2NH4++2OH﹣2NH3↑+2H2O+BaCO3↓ (4) NH4+的水解程度小于CO32﹣的水解程度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是Ba(OH)2;B是(NH4)2CO3;C是Al2(SO4)3;D是NaCl。(1)A的化学式是Ba(OH)2; C的形成过程电子式表示是;(2)向A溶液中通入适量CO2,使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得到的是Ba(HCO3)2,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HCO3﹣)>c(Ba2+),由于HCO3﹣的水解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最终当达到平衡时,溶液显碱性,c(OH﹣)>c(H+),但是盐水解的程度是微弱的,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大于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所以c(Ba2+)>c(OH﹣)。在溶液中除了HCO3﹣电离产生H+外水也电离产生H+,故c(H+)>c(CO32﹣),因此在所得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HCO3﹣)>c(Ba2+)>c(OH﹣)>c(H+)>c(CO32﹣);(3)③Ba(OH)2 与(NH4)2CO3在加热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CO32﹣+2NH4++2OH﹣ 2NH3↑ +2H2O+BaCO3↓;(4)(NH4)2CO3是弱酸弱碱盐,由于NH4+的水解程度小于CO32﹣的水解程度,所以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所以该溶液呈碱性。 考点:考查物质的化学式的确定、物质的电子式表示、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锗(Ge)、锡(Sn)、铅(Pb)与碳、硅两元素同位于第A族,其原子序数按锗、锡、铅的顺序依次增大,则下列推断一定不正确的是

A.锗、锡在空气中不反应,铅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铅

B.锗与盐酸不反应,锡、铅能与盐酸反应

C.锗、锡、铅的+4价氢氧化物的碱性:Ge(OH)4<Sn(OH)4<Pb(OH)4

D.锗、锡、铅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用图1装置验证在该条件下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B.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用20mL量筒量取15mL酒精,加水5mL,配制质量分数为75%酒精溶液

D.用图2装置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中混有SO2CO2

 

查看答案

以下物质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AAl(OH)3BFe(OH)3CCuSDH2SiO3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查看答案

我国知名企业比亚迪公司开发了具有多项专利的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其成本较低,对环境无污染,能量密度远远高于其他材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V2O5+xLi满分5 manfen5.comLixV2O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在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

B.锂在放电时做正极,充电时为阳极

C.该电池充电时阳极的反应为LixV2O5xe═V2O5+xLi+

DV2O5只是锂发生反应的载体,不参与电池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