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Fe2+氧化为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Fe2氧化为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Fe2氧化为Fe3,那么Br2I2能否将Fe2氧化为Fe3

环节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I2都可能将Fe2氧化为Fe3,他们思考的依据是________

部分同学认为Br2I2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Fe2氧化为

Fe3I2不能。他们思考的依据是从上到下卤素单质氧化性减弱。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大试管中加适量铁粉,加入10 mL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试管

操作

现象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

溶液为黄色

 

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同学甲认为中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同学乙认为应该补充实验,才能得出同学甲的结论。请你帮助同学乙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2)该小组同学对中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可能1: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可能2______________

实验3:进行实验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操作

现象

向试管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0.5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上层溶液,滴KSCN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浅红色

 

同学丙认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是可能2”成立,同学丁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4

实验4

操作

现象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滴加0.5 mL碘水后,再加入0.5 mL乙酸乙酯,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静置后,上层溶液为紫色,下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没有出现浅红色

 

你认为实验4设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同学丁根据实验4现象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3)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__________

 

环节一:均为第ⅦA族单质,氧化性均较强(合理即可) 环节三:(1)2Fe2++Br2=2Fe3++2Br- 操作 反应观察到的现象 取少量①的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振荡 溶液变为血红色   (2)碘水与FeCl2溶液发生反应,但FeCl3溶液也是黄色的,所以没有明显现象 亚铁离子与空气接触会被氧化,加入乙酸乙酯既可作为萃取剂又能起到液封的作用,减少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3)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合理即可) 【解析】第ⅦA族元素的单质均具有氧化性,但氧化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实验1中①黄色为Fe3+的颜色,说明Br2能将Fe2+氧化成Fe3+,实验1中②黄色可能是Fe3+的颜色,也可能是原碘水的颜色,应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有Fe3+生成。实验3中,由于Fe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所以上层清液出现浅红色,不能说明Fe2+能被I2氧化,应采取措施防止空气的干扰。卤族元素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从上到下原子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单质A与粉末化合物B组成的混合物能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A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第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

(2)化合物B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G两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D溶液的pH________7(”),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10.8 g A单质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氧化剂的质量为________ g

(6)用碳棒、稀硫酸、气体E和气体F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该电池为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100 g 8%C溶液,电解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5%时停止电解,则电解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在准状况下的体积共为________ L,电路上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查看答案

ABCDE是中学阶段常见的5种化合物,AB是氧化物,元素XY的单质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1)X的单质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试剂1NaOH溶液,则X的单质与试剂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试剂1和试剂2均是稀硫酸。

检验物质D的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物质C溶于水,其溶液呈酸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高效净水剂是由Y(OH)SO4聚合得到的,工业上以E、稀硫酸和亚硝酸钠为原料制备Y(OH)SO4,反应中有NO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铁矿(FeS2)是生产硫酸和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其中一个反应为3FeS28O2满分5 manfen5.com6SO2Fe3O4,有3 mol FeS2参加反应,转移________ mol电子。

(2)氯化铁溶液常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从腐蚀废液回收得到金属铜,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明矾相似,硫酸铁也可作净水剂,在使用时发现硫酸铁并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如图所示,将该图稍作修改即可成为钢铁电化学防护的简单示意图,请在图中虚线框内作出修改,并用箭头标出电子流动方向。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常温常压下过氧化钠可与CO2反应,与CO不反应。现将CO2CO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和足量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为2NA

B.固体生成物的质量为106 g

CCO可能有剩余

D.反应后一定生成11.2 L氧气

 

查看答案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浓氨水缓慢滴入Al2(SO4)3溶液中,观察Al(OH)3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B.将Al(OH)3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C.将Al(OH)3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热至无水蒸气逸出,得氧化铝固体

D.向Al(OH)3沉淀中分别加入稀硫酸和NaOH溶液探究Al(OH)3的两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