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将于2016年1月1日在我国全面实施。据此,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和实时报告包括了SO2、NO2、CO、O3、PM10、PM2.5等指标,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引导当地居民合理安排出行和生活。
①汽车排出的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气体,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NO的原因 。
②汽车排气管内安装的催化转化器,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转化为无毒的大气循环物质。已知:
N2(g)+O2(g)=2NO(g) ΔH=+180.5 kJ/mol
2C(s)+O2(g)=2CO(g) ΔH=-221.0 kJ/mol
C(s)+O2(g)=CO2(g) ΔH=-393.5 kJ/mol
则反应2NO(g)+2CO(g)=N2(g)+2CO2(g)的ΔH= kJ/mol。
(2)直接排放氮氧化物会形成酸雨、雾霾,催化还原法和氧化吸收法是常用的处理方法。利用NH3和CH4等气体除去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已知:CH4(g)+2O2(g)=CO2(g)+2H2O(l) ΔH1=a kJ/mol;欲计算反应CH4(g)+4NO(g)=CO2(g)+2H2O(l)+2N2(g)的焓变ΔH2则还需要查询某反应的焓变ΔH3,当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最简整数比时,ΔH3=b 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据此计算出ΔH2= kJ/mol(用含a、b的式子表示)。
(3)下表列出了工业上吸收SO2的三种方法。
方法Ⅰ | 用氨水将SO2转化(NH4)2SO3,再氧化成(NH4)2SO4 |
方法Ⅱ | 用生物质热解气(主要成分CO、CH4、H2)将SO2在高温下还原成单质硫 |
方法Ⅲ | 用Na2SO3溶液吸收SO2,再经电解转化为H2SO4 |
方法Ⅱ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
2CO(g)+SO2(g)=S(g)+2CO2(g) ΔH=+8.0 kJ/mol
2H2(g)+SO2(g)=S(g)+2H2O(g)ΔH=+90.4 kJ/mol
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则S(g)与O2(g)反应生成SO2(g)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4)合成氨用的氢气可以甲烷为原料制得。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1)如图表示金刚石、石墨在相关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
写出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Ti(s)+2Cl2(g)TiCl4(l)ΔH=-804.2 kJ/mol
2Na(s)+Cl2(g)=2NaCl(s) ΔH=-882.0 kJ/mol
Na(s)=Na(l) ΔH=+2.6 kJ/mol
则TiCl4(l)+4Na(l)=Ti(s)+4NaCl(s)的ΔH= kJ/mol。
(3)已知: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ΔH=-a kJ/mol
②CH3OH(l)+O2(g)=CO(g)+2H2O(l)ΔH=-b kJ/mol
③H2O(g)=H2O(l) ΔH=-c kJ/mol则:2CO(g)+O2(g)2CO2(g)的ΔH= kJ/mol。
(4)工业上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利用CO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
在图中,曲线 (填“a”或“b”)表示使用了催化剂;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4HCl+O22Cl2+2H2O
已知:Ⅰ.反应A中,4 mol HCl被氧化,放出115.6 kJ的热量。
Ⅱ.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A的ΔH>-115.6 kJ/mol
B.断开1 mol H—O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32 kJ
C.H2O中H—O键比HCl中H—Cl键弱
D.由Ⅱ中的数据判断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强
盖斯定律认为能量总是守恒的,不管化学反应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整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①H2O(g)=H2O(l) ΔH1=-Q1 kJ/mol
②C2H5OH(g)=C2H5OH(l) ΔH2=-Q2 kJ/mol
③C2H5OH(g)+3O2(g)=2CO2(g)+3H2O(g)ΔH3=-Q3 kJ/mol
若使23 g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单位:kJ)( )
A.Q1+Q2+Q3 B.1.5Q1-0.5Q2+0.5Q3
C.0.5Q1-1.5Q2+0.5Q3 D.0.5(Q1+Q2+Q3)
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 )
A.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
B.H2(g)+
Cl2(g)=HCl(g) ΔH1H2(g)+Cl2(g)=2HCl(g) ΔH2
C.2H2(g)+O2(g)=2H2O(g) ΔH12H2(g)+O2(g)=2H2O(l) ΔH2
D.C(s)+O2(g)=CO(g) ΔH1C(s)+O2(g)=CO2(g) ΔH2
已知:①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
②H2(g)+S(g)=H2S(g) ΔH=-20.1 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 mol氢气完全燃烧吸热241.8 kJ
B.1 mol H2O(g)和1 mol H2S(g)的能量相差221.7 kJ
C.由①②知,水的热稳定性小于硫化氢
D.若反应②中改用固态硫,1 mol S(s)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0.1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