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过渡金属元素铁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Fe(H2NCONH2)6] (NO...

(1)过渡金属元素铁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Fe(H2NCONH2)6] (NO3)3[三硝酸六尿素合铁(Ⅲ)]和Fe(CO)x等。

① 基态Fe3+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             

② 尿素(H2NCONH2)分子中C、N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是                     

③ 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x=         。 Fe(CO)x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晶体属于            (填晶体类型)

满分5 manfen5.com

(2)O和Na形成的一种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右图,距一个阴离子周围最近的所有阳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为            。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ρ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求晶胞边长a=          cm。 (用含ρ、NA的计算式表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A.第一电离能大小:S>P>Si       

B.电负性顺序:C<N<O<F 

C.因为晶格能CaO比KCl高,所以KCl比CaO熔点低

D.SO2与CO2的化学性质类似,分子结构也都呈直线型,相同条件下SO2的溶解度更大 

E.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4)图1是Na、Cu、Si、H、C、N等元素单质的熔点高低的顺序,其中c、d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满分5 manfen5.com

① 图中d单质的晶体堆积方式类型是           

② 单质a、b、f 对应的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分子中含           个σ键,           个π键。

③ 图2是上述六种元素中的一种元素形成的含氧酸的结构,请简要说明该物质易溶于水的原因:            

 

(1)①3s23p63d5 (1分)  ② sp2 (1分) sp3(1分) ③ 5(1分)分子晶体(1分) (2)立方体(1分)     (2分) (3)BC(2分)(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4)①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1分) ② 2 (1分) 2(1分)   ③硝酸分子是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的水中  硝酸分子中氢氧键易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①Fe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Fe原子失去4s能级2个电子、3d能级1个电子形成Fe3+,Fe3+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基态Fe3+的M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 。  ②由尿素分子的结构式可知,尿素分子中C原子成2个C-N键、1个C=O键,没有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3,C原子采取sp2杂化,N原子成3个单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N原子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sp2、sp3; ③ 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是铁原子,其价电子数是8,每个配体提供的电子数是2,8+2x=18,x=5,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根据题给信息知,该物质的熔沸点较低,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所以为分子晶体; (2)距一个阴离子周围最近的所有阳离子为顶点构成的几何体是立方体,该晶胞中钠离子个数是8,氧离子个数=8× +6× =4,V==,则; (3)A.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大小:P>S>Si,故A错误; B.同一周期元素中,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所以电负性顺序:C<N<O<F,故B正确; C.晶格能与离子晶体的熔点成正比,离子半径与晶格能成反比,离子所带电荷与晶格能成正比,钙离子电荷大于钾离子,且钙离子半径小于钾离子,氯离子所带电荷小于氧离子,且氯离子半径大于氧离子,所以氯化钾的晶格能小于氧化钙,则氯化钾的熔点比氧化钙低,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是3且含有一个电子对,所以二氧化硫是V形结构,为极性分子,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故D错误; E.分子晶体中,物质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BC; (4)①d单质是热和电的良导体,且熔点较高,则为铜,铜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②根据熔点知,a是H元素,b是N元素,f是C元素,a、b、f 对应的元素以原子个数比1:1:1形成的分子为HCN,其结构为H-C≡N,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一个是π键,三键中一个是σ键两个是π键,所以该分子中含有2个σ键2个π键; ③根据图知,该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原子、三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为硝酸分子,硝酸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且硝酸和水能形成氢键而增大硝酸的溶解性。 考点:考查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由Ca3(PO4)2 、SiO2 、焦炭等为原料生产硅胶(SiO2·nH2O)、磷、磷酸及CH3OH,下列工艺过程原料综合利用率高,废弃物少。

满分5 manfen5.com

(1)上述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选填:(Ⅰ)、(Ⅱ)、(Ⅲ)、(Ⅳ)、(Ⅴ)]

(2)高温下进行的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固体废弃物CaSiO3可用于                                    

(3)反应Ⅲ需在隔绝氧气和无水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                           

(4)CH3OH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在强酸性介质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指出(VI)这一环节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                    

(6)写出由P→H3PO4 有关反应式

                                 

                                 

 

查看答案

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湿法、干法制备高铁酸盐的原理如下表所示。

(1)工业上用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流程如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①洗涤粗品时选用异丙醇而不用水的理由是:                                 

②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高铁酸钾在水中既能消毒杀菌,又能净水,是一种理想的水处理剂.它能消毒杀菌是因为                 它能净水的原因是                                  

④已知25℃时Fe(OH)3的Ksp = 4.0×10-38,反应II后的溶液中c(Fe3+)=4.0×10-5 mol/L,则需要调整         时,开始生成Fe(OH)3(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

(2)由流程图可见,湿法制备高铁酸钾时,需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再向高铁酸钠中加入饱和KOH溶液,即可析出高铁酸钾。①加入饱和KOH溶液的目的是:         

②由以上信息可知:高铁酸钾的溶解度比高铁酸钠    (填“大”或“小”)。

湿法

强碱性介质中,Fe(NO3)3与NaClO反应生成紫红色高铁酸盐溶液

干法

Fe2O3、KNO3、KOH混合加热共熔生成紫红色高铁酸盐和KNO2等产物

 

(3)干法制备K2FeO4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高铁电池是正在研制中的可充电干电池,高铁电池具有工作电压稳定, 放电时间长等优点,有人以高铁酸钾、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原料,以硫酸酸钾为电解质,用惰性电极设计成高温下使用的电池,写出该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                      

 

查看答案

新近出版的《前沿科学》杂志刊发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论文《汽车尾气污染及其危害》,其中系统地阐述了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目前降低尾气的可行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NO和CO气体均为汽车尾气的成分,这两种气体在催化转换器中发生反应:2CO(g)+2NO(g)满分5 manfen5.comN2(g)+2CO2(g)  △H=-a kJ·mol-1

(1)CO2的电子式为          

(2)已知2NO(g)+O2(g)=2NO2(g)  △H=-b kJ·mol-1;CO的燃烧   热△H=-c kJ·mol-1。书写在消除汽车尾气中NO2的污染时,NO2与CO的可逆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3)在一定温度下,将2.0mol NO、2.4mol气体CO通入到固定容积为2L的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①有害气体NO的转化率为           ,0~15min  NO的平均速率v(NO)=          

②20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减小,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选填序号)。

a.缩小容器体积      b.增加CO的量     c.降低温度      d.扩大容器体积

③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20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NO、N2各0.4mol,化学平衡将    移动(选填“向左”、“向右”或“不”), 移动后在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是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加热乙醇、浓H2SO4、溴化钠和少量水的混合物来制备溴乙烷,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并探究溴乙烷的性质。

满分5 manfen5.com

(一)溴乙烷的制备及产物的检验:设计了如上图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竖直冷凝管冷凝水流向     口进    口出,竖直冷凝管冷凝的作用            

(2)制备操作中,加入的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3)该实验装置中          装置可防止倒吸,中学化学实验中                  用此方法防止倒吸。

(4)理论上,上述反应的副产物还可能有:乙醚(CH3CH2-O-CH2CH3)、乙烯、溴化氢等:检验副产物中是否含有溴化氢:熄灭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5)欲除去溴乙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二)溴乙烷性质的探究:

用如图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 验证溴乙烷的性质:

满分5 manfen5.com

Ⅰ:在试管中加入10 mL6mol/L NaOH溶液和2 mL 溴乙烷,振荡。

II:将试管如图固定后,水浴加热。

满分5 manfen5.com

(6)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

(7)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如图装置。A试管中的水的作用是           ,若无A试管,B试管中的试剂应为     

 

查看答案

有一未知的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忽略由水电离产生的H+、OH-):H+、NH4+、K、Mg2、Cu2、Al3+、NO3、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经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6.99 g。

③第三份逐滴滴加NaOH溶液,测得沉淀与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H+、Cu2、CO32

B.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

C.原溶液确定含Mg2、Al3、NH4,且n(Mg2):n(Al3):n( NH4)=1:1:2

D.实验所加的NaOH的浓度为2mol·L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