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以海带为原料获得少量碘水,并以四氯化碳(沸点76.80C)为溶...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以海带为原料获得少量碘水,并以四氯化碳(沸点76.80C)为溶剂将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为                

(2)操作②中用到氯气,请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向含碘单质的水溶液中加入CCl4 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4)操作③中,将含碘单质的水溶液与CCl4在分液漏斗中混合、振荡摇匀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漏斗的下端尖嘴处紧贴在承接的烧杯内壁上静置后,下面的操作步骤是    

(5)从含碘的有机溶剂中经过蒸馏可以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该实验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锥形瓶外,还需要        ,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所处位置为          ,锥形瓶中收集到物质的名称为           

 

(共14分)(1)溶解、过滤;(2分) (2)MnO2+4H++2Cl-Mn2++Cl2↑+2H2O(2分) (3)溶液分层,上层为水层接近无色(1分),下层为CCl4层呈紫红色(1分) (4)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或将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的小口)(1分),再转动打开活 塞,使下层液体缓慢流下后(1分),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分) (5) 蒸馏烧瓶(答烧瓶或圆底烧瓶不得分)、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2分,答对1种不得分,答对2种得1分);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1分)    四氯化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海带灰难溶于水,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所以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用过滤分离它们,即操作①的名称溶解和过滤。 (2)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取氯气,因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3)单质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但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实验现象是溶液分层,碘溶解在四氯化碳中,下层呈紫红色,上层是水层,接近无色。 (4)根据萃取的实验操作,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或将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的小口),目的是为了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液体顺利流出,再转动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缓慢流下。因上层液体从下口流出,易产生杂质,所以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5)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个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    所以从含碘的有机溶剂中经过蒸馏可以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蒸馏操作中所用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接收器)。所以还需要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尾接管);因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故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四氯化碳为常用的有机溶剂,易挥发。而碘为非金属单质,所以锥形瓶中收集到物质的名称为四氯化碳。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室制备氯气;萃取实验的有关判断、实验现象分析、仪器选择以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Ⅰ)铜铁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与过量氯气反应得固体A,用稀盐酸溶解A,然后加试剂调节溶液的pH后得溶液B,溶液B经系列操作可得氯化铜晶体,请回答:

   (1)固体A用稀盐酸溶解的原因是                  

(2)检验溶液B中是否存在Fe3+的方法是         

(3)已知元素在高价态时常表现氧化性,若在酸性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和NaCl溶液,加热,生成CuCl沉淀,则生成CuCl的离子方程式是                   

(Ⅱ)(1) 常温下,某同学将稀盐酸与氨水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氨水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盐酸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混合溶液

pH

0.1

0.1

pH=5

C

0.2

pH=7

0.2

0.1

pH>7

 

请回答:从第①组情况分析,该组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mol·L1;从第②组情况表明,C          0.2 mol·L1(选填“>”、“<”或“=”);从第③组情况分析可知,混合溶液中c(NH4+)

        c(NH3·H2O)(选填“>”、“<”或“=”)。

(2)写出以下四组溶液NH4+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    >  (填选项编号)。

A.0.1mol·L1NH4Cl

B.0.1mol·L1NH4Cl和0.1mol·L1NH3·H2O

C.0.1mol·L1NH3·H2O

D.0.1mol·L1NH4Cl和0.1mol·L1HCl

 

查看答案

碳、氮和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Al2O3(s)+2AlCl3(g)+6C(s)=6AlCl(g)+6CO(g)    △H=a kJ·mol1

3AlCl(g) =2Al(l)+AlCl3(g)  △H=b kJ·mol1

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用活性炭还原法可以处理氮氧化物。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2NO(g)满分5 manfen5.comN2(g)+CO2(g)  △H=Q kJ·mol1。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in)

浓度(mol/L)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68

0.50

0.50

0.60

0.60

N2

0

0.16

0.25

0.25

0.30

0.30

CO2

0

0.16

0.25

0.25

0.30

0.30

 

①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

a.通入一定量的NO            b.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c.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d.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3:1:1,则Q          0(填“>”或“<”)。

④在恒容条件下,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选项编号)。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NO(g)的同时消耗n mol CO2(g) 

b.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

d.反应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2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请写出该电池正极反应式             ;常温下,用该化学电源和惰性电极电解300ml硫酸铜溶液(过量),消耗27mg Al,则电解后溶液的pH=         (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看答案

有关下列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曲线图①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B.根据图②判断,物质A反应生成物质C的△H>0

C.曲线图③可表示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的pH变化

D.开关K置于A或B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Al、Fe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C.将SO2通入Ca(ClO)2溶液可生成CaSO3

D.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NO2

 

查看答案

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制备氢氧化亚铁                     B.验证非金属性Cl >C >Si

C.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D.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