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化学变化规侓的重要思想方法.请仔细观察下表中50mL稀盐酸和1g...

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化学变化规侓的重要思想方法.请仔细观察下表中50mL稀盐酸和1g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碳酸钙
状态
c(HCl)
/mol•L-1
溶液温度/℃碳酸钙消失
时间/s
反应前反应后
1粒状0.52039400
2粉末0.5204060
3粒状0.62041280
4粒状0.82040200
5粉末0.8204030
6粒状1.02040120
7粒状1.0305040
8粒状1.2204090
9粒状1.2254540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实验6和7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    (填实验序号).
(3)根据实验1、3、4、6、8可以得出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是   
(4)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它因素还有    ,能表明这一规律的实验序号是1、2与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固体表面积、溶液的浓度、温度、压强以及催化剂等,解答本题时注意从几个变量的对比①固体的状态,②盐酸的浓度,③温度的变化,④反应时间等,通过对比可得出不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此解答该题. 【解析】 (1)通过表中数据,对比反应前后温度变化可知,反应后溶液温度升高,则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故答案为:放热;CaCO3+2H+=Ca2++CO2↑+H2O; (2)由实验6和7、8和9的实验数据可知,温度越高,碳酸钙消失的时间越少,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故答案为:温度;温度越高;8和9; (3)实验1、3、4、6、8相同的地方是固体的形状相同,反应前的温度相同,但反应物的浓度依次增大,碳酸钙消失的时间以此减少,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故答案为: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1、2与4、5两组数据反应温度相同,盐酸的浓度相同,但固体的形状不同,实验数据标明粉末时的反应速率大于粒状,则可说明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故答案为:接触面积;4和5.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火柴头中含有硫和氯元素,用适当的方法可加以检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检验火柴头中含有硫元素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试管中应装有______溶液,拉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火柴头燃烧时产生了______
(2)原火柴头中的氯元素是以KClO3的形式存在的,其作用是助燃剂,当火柴头燃烧后其中的氯元素是以______物质的形式存在,检验的方法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下图是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已知E是固体单质,六种物质均含有E元素.
manfen5.com 满分网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B    ;E    ;F   
(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
今有两个氢气燃烧生成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H=a kJ/mol
2H2(g)+O2(g)═2H2O(l)△H=b 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b|表示b的绝对值)
(1)若2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    |b|kJ(填“>”、“<”或“=”)
(2)反应热的关系:2a    b(填“>”、“<”或“=”).
(3)若已知H2(g)+1/2O2(g)═H2O(g)△H=-242kJ/mol,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为    查看答案
A、B、C、D、E、F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有关信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C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原子半径为66pm
D与A同主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易溶于水
E原子半径为104pm,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3
F单质为有色的气体
(1)D2C的电子式   
(2)沸点:A2C    A2E(填“>”或“<”或“=”);
(3)E的非金属性比F    (填“强”或“弱”),并用化学事实加以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化合物甲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量为84,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写出甲在水溶液中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
有以下各组微粒或物质:
A.正丁烷和异丁烷;      B.金刚石、石墨和C60
C.O2和O3;             D.35Cl和37Cl;           E.乙醇和二甲醚;
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填编号,以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