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甲基...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______为止.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manfen5.com 满分网则起始读数为______mL,终点读数为______mL;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 mL.
(4)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次数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滴定后刻度溶液体积/mL
第一次25.000.0026.1126.11
第二次25.001.5630.3028.74
第三次25.000.2226.3126.09
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列式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______(保留小数点后4位).
(1)酸碱中和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2)根据c(待测)=V(标准)×c(标准)÷V(待测),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以此判断浓度的误差; (3)根据滴定管的结构和精确度以及测量的原理; (4)先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盐酸),接着根据盐酸和NaOH反应求出C(NaOH). 【解析】 (1)酸碱中和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故答案为: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半分钟内不复原; (2)(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标准液的浓度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故A错误;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对V(标准)无影响,根据c(待测)=,可知c(标准)不变,故B错误;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c(标准)偏大,故C错误;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造成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可知c(标准)偏小,故D错误; 故选:D. (3)起始读数为0.00mL,终点读数为26.10mL,盐酸溶液的体积为26.10mL, 根据数据的有效性,舍去第2组数据,然后求出1、3组平均消耗V(盐酸)=26.10mL,        HCl+NaOH=NaCl+H2O    0.0261L×0.1000mol/L    0.025L×C(NaOH) 则C(NaOH)==0.1044mol/L; 故答案为:0.1044mol/L.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B、C、D、E是中学化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其中A、B是氧化物.单质X、Y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与产物已略去);
manfen5.com 满分网
(1)若试剂1与试剂2不属于同类物质,则X与试剂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若试剂1和试剂2相同,且E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后可得到A,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
①检验物质D的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②将物质C溶于水,其溶液呈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原因用离子方程来表示为______
(3)若E溶液隔绝空气加热、蒸干后,可得到该溶液的溶质,工业上用E、稀硫酸和NaNO2为原料来制备高效净水剂Y(OH)SO4,反应中有NO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
(Ⅰ)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    ;反应manfen5.com 满分网H2(g)+manfen5.com 满分网I2(g)⇌HI(g)的平衡常数K3    _.
(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V(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判断此时温度为    ℃. 查看答案
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氢气燃烧热值高.实验测得,在常温常压下,1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则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热化方程式如下:
N2(g)+3H2(g)⇌2NH3(g);△H=-92.4kJ/mol
①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manfen5.com 满分网 
图中t1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    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②温度为T℃时,将2a mol H2和a mol N2放入0.5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查看答案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最轻的气体,B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甲与其气态氢化物乙能够化合形成盐丙;D元素的离子半径是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最小的.
(1)已知相关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变化:
manfen5.com 满分网
丁与乙和水反应生成戊和丙的离子方程式为   
(2)已知E 及其化合物有以下变化:
manfen5.com 满分网
E的电子排布式为    单质E 与化合物Z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X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由A、B、C、D、E 5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18电子的分子,该分子的分子式为     (任写一个).
(3)C有多种氧化物,其中之一是一种无色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红棕色,在一定条件下,2L的该无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C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查看答案
将ag镁铝合金投入到x mL 2mol/L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y mL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沉淀量最大,质量为(a+1.7)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lNA
B.x=2y
C.沉淀是Mg (OH)2和Al(OH)3的混合物
D.2x=y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