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煅烧、催化氧化、吸收.请回答下列个问题:

(1)煅烧黄铁矿形成的炉气必须经除尘、洗涤、干燥后进入______(填设备名称),其主要目的是______.
(2)催化氧化所使用的催化剂钒触媒(V
2O
5)能加快二氧化硫氧化速率,此过程中产生了一连串的中间体(如图1).其中a、c二步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3)550℃时,SO
2转化为SO
3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将2.0mol SO
2和1.0mol O
2置于5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 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A与B表示不同压强下的SO
2转化率,通常情况下工业生产中采用常压的原因是______.
(4)为循环利用催化剂,科研人员最新研制了一种离子交换法回收钒的新工艺,
回收率达91.7%以上.已知废钒催化剂中含有V
2O
5、VOSO
4及不溶性残渣.查阅资料知:VOSO
4可溶于水,V
2O
5难溶于水,NH
4VO
3难溶于水.该工艺的流程如图.

则:反应①②③④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该工艺中反应③的沉淀率(又称沉矾率)是回收钒的关键之一,沉钒率的高低除受溶液pH影响外,还需要控制氯化铵系数(NH
4Cl加入质量与料液中V
2O
5的质量比)和温度.根据下图试建议控制氯化铵系数和度:______、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碳酸锰(MnCO
3)是理想的高性能强磁性材料,也是制备Mn
2O
3、MnO
2等锰的氧化物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电子、化工、医药等行业.一种制备MnCO
3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生成氢氧化物的pH和有关硫化物的K
sp如下表:
物质 | Fe(OH)3 | Fe(OH)2 | Mn(OH)2 |
开始沉淀pH | 2.7 | 7.6 | 8.3 |
完全沉淀pH | 3.7 | 9.6 | 9.8 |
物质 | MnS | CuS | PbS |
Ksp | 2.5×10-13 | 6.3×10-36 | 8.0×10-28 |
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
2,其中含有铁、铝、硅的氧化物和少量重金属化合物杂质,SO
2来自工业废气.流程①中主要发生的反应有:MnO
2+SO
2=MnSO
4 2Fe
3++SO
2+2H
2O=2Fe
2++SO
42-+4H
+.
(1)流程①中所得MnSO
4溶液的pH比软锰矿浆的pH______(填“大”或“小”),该流程可与______(填工业生产名称)联合,生产效益更高.
(2)反应②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
2+氧化成Fe
3+,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这样设计的目的和原理是______
(3)反应③中硫化钠的作用是使重金属离子转化为硫化物沉淀,碳酸钙的作用是______.
(4)反应④发生的化学反应为:MnSO
4+2NH
4HCO
3=MnCO
3↓+(NH
4)
2SO
4+CO
2↑+H
2O.
反应中通常需加入稍过量的NH
4HCO
3,且控制溶液的pH为6.8~7.4.加入稍过量的NH
4HCO
3的目的是______,溶液的pH不能过低的原因是______.
(5)软锰矿中锰的浸出有两种工艺:
工艺A:软锰矿浆与含SO
2的工业废气反应 工艺B:软锰矿与煤炭粉混合,焙烧后加稀硫酸溶解.
其中工艺A的优点是______.(答对1个即可)
查看答案
粗盐提纯的研究.
【有关资料】
化学式 | CaCO3 | CaSO3 | CaC2O4 | Mg(OH)2 |
Ksp | 4.96×10-9 | 4.96×10-9 | 2.34×10-9 | 5.61×10-12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粗盐的提纯和检验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新的方案.已知该粗盐样品中主要含有不溶性杂质、Mg
2+、Ca
2+等(忽略SO
42-的存在),该小组设计流程如下:

【设计除杂过程】
(1)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若在操作②结束后发现溶液B略有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检验除杂效果】
(3)为检验溶液B中Mg
2+、Ca
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少量溶液B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验Mg
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填化学式),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步骤二:检验Ca
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某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效果最好的是______(填字母).
A、Na
2CO
3 B、Na
2SO
3 C、Na
2C
2O
4【获取纯净食盐】
(4)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6mol•L
-1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5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5)将溶液C倒入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______时(填现象),停止加热.
【问题讨论】
(6)在除杂过程中,向粗盐悬浊液中加混合液A时需要加热,目的是______,该操作中控制溶液pH=12可确保Mg
2+除尽,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溶液B中Mg
2+物质的量浓度将被控制在______以下.
查看答案
某同学将擦亮的镁条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在反应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现象:
①______ ②有黑色固体在镁条表面及烧杯底部生成
③有少量蓝色沉淀生成.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将现象①补充完整.
(2)该同学猜想黑色固体是铜或氧化铜与铜的混合物,设计如下实验:
可供选择的试剂:A、稀硫酸 B、稀硝酸 C、浓硝酸 D、硝酸银溶液
步骤一:取洗涤、晾干后的黑色固体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填字母),微
热使之充分反应,黑色固体未溶解.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液体过滤、洗涤、晾干后,再加入______(填字母),观察到
溶液呈现蓝色.
(3)镁片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两个主要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些盐在溶液中结晶时,析出的晶体是结晶水合物.下表记录了t℃的4份相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的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以及析出的硫酸铜晶体的质量(温度维持不变)的实验数据:
硫酸铜溶液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的无水硫酸铜(g) | 2.50 | 5.00 | 8.00 | 11.0 |
析出的硫酸铜晶体(g) | 0.10 | 4.60 | 10.0 | 15.4 |
当加入a g(5<a<11)无水硫酸铜时,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g)为( )
A.1.8a-4.4
B.1.8a-8
C.1.8a-4.6
D.1.8a-0.1
查看答案
已知可逆反应:A(s)+2B(g)⇌C(g)+D(g)△H<0.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 A和2molB加入如图所示甲容器中,将2mol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在恒温下使两容器内反应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c(B)
甲=2c(B)
乙B.保持温度和乙中压强不变,向乙中再加入2 mol D,达到新平衡后,c(B)
乙>c(B)
甲C.若该温度下反应的K=1,则甲中B和乙中C的转化率均为66.7%
D.保持乙中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