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原电池可以将任何形式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原电池可以将任何形式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同属于氧化反应
C.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时,由于要消耗OH-,溶液的pH会逐渐减小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4-滴丁酯是一种除草剂.它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3)B
1在NaOH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下列关于F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______:
A.F是芳香烃
B.F不宜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使用
C.F难溶于水,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D.1mol F能与4mol H
2发生加成反应
(5)E的同分异构体甚多,其中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的三取代苯有______种(氯原子在苯环上).试写出其中的一种:______.
查看答案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预测出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请你根据实验室常用试剂和仪器帮助甲同学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______.
(2)乙同学欲比较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其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填“能”或“不能”),设计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但也有同学根据硝酸具有挥发性,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装置存在不足,请你帮助该同学提出修改意见______.
(3)丙同学从资料中获悉:元素周期表中处于象硼与硅这样“对角线”位置的某些元素性质相似.预测金属铍应该具有与______相似的性质,能证明其预测的实验方案是______.
(4)丁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验证元素性质递变规律.A、B、C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丁同学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 从环保角度考虑,该装置有明显不足,请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______.
查看答案
用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
2)炼制粗铜主要有三个阶段:①将黄铜矿的精矿送入沸腾炉,在923~1073K条件下通空气进行焙烧,得到焙砂(主要成分是Cu
2S、FeS)和废气; ②将焙砂送入反射炉进行高温熔炼制成冰铜(冰铜可看作由Cu
2S和FeS组成); ③将冰铜送入转炉并在高温下吹入空气,在此阶段,Cu
2S先变为Cu
2O,Cu
2O再与Cu
2S反应生成Cu,FeS变为FeO.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污染环境,沸腾炉和转炉产生的废气用于制取______
(2)为加快黄铜矿的焙烧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______
(3)写出Cu
2O与Cu
2S反应生成Cu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Cu+SO
2↑
查看答案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同主族,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A、B、C、E每种元素都能与D元素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常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元素的名称:A______ D______
(2)上述五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3)已知:BA
3DA(g)+A
2D(g)=BD
2(g)+3A
2(g)△H
1=+49.0kJ/mol,BA
3DA(g)+1/2D
2(g)=BD
2(g)+2A
2(g)△H
2=-192.9kJ/mol,试写出:气态BA
3DA完全燃烧生成气态A
2D的热化学方程式(用推出的元素符号书写);______
(4)对可逆反应3A
2(g)+C
2(g)⇌2CA
3(g)当反应达到平衡位置时不断改变条件(不改变A
2、C
2和CA
3的量),右图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CA
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在一定温度下,若将4amol A
2和2a mol C
2放入l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C
2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若此时再向该容器中投入a mol A
2,a mol C
2利2a mol CA
3,判断平衡移动方向______(“正”“逆”或“不移动”).
查看答案
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则阴、阳两极产生气体的成分及体积比(相同条件)不可能的是( )
A.阳极为纯净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l
B.阳极为纯净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l:1
C.阳极为混合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1
D.阳极为混合气体,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1:l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