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水果成熟时,大多数香气袭人。乙酸丁酯(CH3COOCH2CH­2CH2CH3)是...

水果成熟时,大多数香气袭人。乙酸丁酯(CH3COOCH2CH­2CH2CH3)是具有果香味的香精,经酯化反应可进行乙酸丁酯的合成。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右表。合成过程如下:第一步:将丁醇和x的混合液和过量的乙酸混合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第二步:洗涤提纯;第三步:蒸馏提纯。

 

乙酸

1-丁醇

乙酸丁酯

熔点/℃

16.6

-89.5

-73.5

沸点/℃

117.9

117

126.3

密度/g·cm3

1.05

0.81

0.88

水溶性

互溶

互溶

不溶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上述是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有关装置图,请写出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操作顺序(填字母)C→F→              。

(2)C装置中除了装有1-丁醇和过量的乙酸外,还装有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冷凝管的作用是:            

(3)乙酸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步骤F:酯化反应完成后,向卸下的烧瓶中加入25mL水的作用是_____ ___  _

(5)步骤E的操作要领是:①用一只手的手掌压住分液漏斗的塞子并握住分液漏斗;②另一只手握住活塞部分;③                       

(6)要除去乙酸丁酯中含有的少量乙酸,下列试剂中可选用的是:      

A. 饱和NaOH溶液      B. 饱和KHCO3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 饱和 K2CO3溶液     E. 饱和KOH溶液     F.过量的 1-丁醇

 

(1)E  A  D  B (2)浓硫酸、沸石(或碎瓷片);冷凝回流挥发的乙酸和丁醇和导气;(3)提高相对廉价的乙酸浓度以促使酯化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或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和提高乙酸丁酯的产率)(4)溶解吸收未反应的酸和醇;(5)倒转分液漏斗反复振荡并旋转活塞放气 (6)(2分)B. C. D 【解析】 试题分析:(1)中,合成和提纯乙酸丁酯的操作顺序为CFEADB;(2)中,酯化反应需要浓硫酸做催化剂,沸石(或碎瓷片)为防止液体暴沸,所以还装有的物质为浓硫酸、沸石(或碎瓷片),冷凝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挥发的乙酸和丁醇和导气;(3)中,乙酸过量的原因是提高相对廉价的乙酸浓度以促使酯化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或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和提高乙酸丁酯的产率);(4)中,加入25mL水的作用是溶解吸收未反应的酸和醇;(5)中,采用分液漏斗分离物质时,正确操作为用一只手的手掌压住分液漏斗的塞子并握住分液漏斗,然后另一只手握住活塞部分,再倒转分液漏斗反复振荡并旋转活塞放气;(6)中要出去乙酸丁酯中含有的少量乙酸,可以选用饱和KHCO3溶液、饱和Na2CO3溶液、饱和 K2CO3溶液,故答案为B. C. D。而饱和NaOH溶液、饱和KOH溶液会与乙酸丁酯反应,从而使其损失,而过量的 1-丁醇不能除去少量乙酸。 考点:酯化反应实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Ⅰ.写出下列官能团的名称(各2分,共6分)

(1)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3)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Ⅱ.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可写离子方程式)(各2分,共6分):

(1)葡萄糖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含氢氧化钠)加热反应             

(2)2-溴丙烷和NaOH乙醇溶液共热                                  

(3)少量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和乙醇混合加热反应褪色同时有乙酸和硫酸锰生成     

 

查看答案

某温度下,1g某有机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充分反应,固体质量增加了2g。该有机物可能为

A.乙醛             B.甲酸甲酯          C.甲烷             D.苯

 

查看答案

已知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戊醇的同分异构体(属醇类)的数目有

A.5                B.6                C.7                D.8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苯、甲苯         B.乙炔、苯乙烯      C.甲醛、甲酸甲酯    D.乙烯、环己烷

 

查看答案

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的烷烃是

A.乙烷             B.丙烷            C.正丁烷           D.新戊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