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9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

(9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 _______,沉淀A:_______,沉淀B:__________。

⑵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

 

(1)BaCl2或[Ba(NO3)2];BaSO4;AgCl (2)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    (3)Na2CO3;   稀HNO3;  蒸发 【解析】要把含有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NO3-的相互分离。只能先把SO42-转化为沉淀,而除去SO42-一般可选用硝酸钡,而除去Cl-一般用硝酸银。如果先加硝酸银,硫酸银是微溶于水,生成的硫酸银也会沉淀,所以只能先除硫酸根离子,再除氯离子,但是除去硫酸根离子、氯离子时,硝酸钡和硝酸银必须过量,否则无法把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完全转化成沉淀,而过量的硝酸钡和碳酸银可用过量碳酸钠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可用硝酸除去。最后溶液中就主要含有硝酸钠和过量的稀硝酸,由于硝酸易挥发,所以通过蒸发即得到硝酸钠固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实验室欲配制0.5 mol/L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②100 ml量筒;③100 ml容量瓶;④500 ml容量瓶;⑤玻璃棒;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该试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2)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3)配制溶液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②计算;③溶解;④摇匀;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误差偏高的是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未等NaOH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中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标线  ⑤定容时仰视标线 

 

查看答案

(6分)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是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常用的方法是         ;分离两种溶解度相差很大的溶质的溶液时,常用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

(16分)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②          ;④           

⑵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⑶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_。

(4)现需配制250 ml 0.2 mol/L NaCl溶液,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   。

 

查看答案

在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的氧气(O2)和B容器中的氨气(NH3)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则A、B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是

A.1:2            B.2:1            C.2:3          D.3:2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取出导气管

B.蒸馏自来水时,冷凝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C.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加入浓硫酸中并及时搅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