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3分)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右下图为两套实验装...

(13分)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右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②          ;④          

⑵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⑶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           。现需配制250 ml 0.2 mol/L NaCl溶液,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                                   

 

(1)蒸馏烧瓶;锥形瓶;容量瓶  (2)④ (3)酒精灯;蒸馏;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250ml容量瓶 【解析】(1)考查仪器的识别。根据仪器的结构可知,①使蒸馏烧瓶,②是锥形瓶,④是容量瓶。 (2)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验是否漏水,答案选④。 (3)四氯化碳和酒精的密度相差较大,所以可用蒸馏进行分离。蒸馏时必须加热,所以还缺少酒精灯;要配制250 ml 0.2 mol/L NaCl溶液,则需要25ml容量瓶,同时转移液体时需要玻璃棒引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6分)欲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杂质,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⑴溶解样品。该过程所需的仪器有                                        

⑵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使氯化钾转化为         沉淀。(填化学式)

⑶将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所示,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15分)(I)有下列物质:①海水;②氯化钾;③四氧化三铁;④硫磺;⑤铜;⑥水;⑦新鲜的空气;⑧二氧化碳。用序号填写回答:

⑴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⑵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⑶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⑷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⑸可以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II)下列每组物质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填在后面:

(1)NaCl、KCl、KClO3、BaCl2                      ;

(2)HClO、KClO3、Cl2、NaClO3                       ;

(3)H3PO4、NaOH、H2CO3、H2SO4                       ;

(4)空气、N2、HCl气体、CuSO4·5H2O                    ;

(5)铜、金、汞、钠、 铝                               

 

查看答案

(8分)(1)98%的密度为 1. 84 g/cm3 的浓硫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若某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则该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483g Na2SO4·10H2O中所含的Na+的物质的量是        ,所含H2O分子的数目是               ,若将其溶于水配成2L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查看答案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C. 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自来水

C.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后的产物    D.含氮28%的硝酸氨(NH4NO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