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温度下,反应SO2(g)+ O2(g)
SO3
(g) 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
2SO2(g)
+ 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
A. 2500 B. 100 C. 2×10-2 D. 4×10-4
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D)=0.4 mol / (L·s) B.υ(C)=0.5 mol / (L·s)
C.υ(B)=0.6 mol / (L·s) D.υ(A)=0.15 mol / (L·s)
当2SO2+O2
2SO3
达到平衡后,通入
一定时间后,
存在于( )
A.SO3 、O2 B. SO2 、SO3 C. SO2 、O2 D. SO2 、SO3 、O2
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十B(g)=2C(g)
反应进行到4 s末,测得A为0.5 mol,B为0.4 mol,C为0.2 mol。则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
A. 0.05 mol/(L·s) B. 0.012 5 mol/(L·s)
C. 0.025 mol/(L·s) D. 0.1 mol/(L·s)
“嫦娥奔月”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中国神话故事。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由长三甲火箭送入预定的轨道。长三甲火箭第三级推进剂采用低温液氧/液氢。已知在298K时,2g氢气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放热285.8kJ,则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2H2(g) + O2(g) === 2H2O(l) △H=-285.8KJ·mol-1
B.H2(g) + 1/2 O2(g) === H2O(l) △H=-285.8KJ·mol-1
C.2H2(g) + O2(g) === 2H2O(l) △H=+285.8KJ·mol-1
D.H2(g) + 1/2 O2(g) === H2O(g) △H=-285.8KJ·mol-1
(9分)某温度时,在2 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下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
X/mol |
Y/mol |
Z/mol |
0 |
1.00 |
1.00 |
0.00 |
1 |
0.90 |
0.80 |
0.20 |
3 |
0.75 |
0.50 |
0.50 |
5 |
0.65 |
0.30 |
0.70 |
9 |
0.55 |
0.10 |
0.90 |
10 |
0.55 |
0.10 |
0.90 |
14 |
0.55 |
0.10 |
0.90 |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 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 ;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2、3(如下图所示)则曲线1、2、3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